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3年7月22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四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
人才项目洽谈会“项目+人才+平台”科技引才专场签约会举办

聚九州人脉,纳四海英才。

7月21日,由青海省科技厅主办的第四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 “项目+人才+平台”科技引才专场签约会在西宁举办。

青海省 CA 中心建设项目、高原慢性病防控创新模式研究及示范、适用于高海拔低温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开发研究等6项科技合作项目以及青海盐湖新型镁基材料及前端制造技术、西台吉乃尔盐湖卤水综合利用、农业物联网与智能农机装备研制与示范等4项人才需求对接项目成功签约,吸引全国高端人才汇聚青海,解决制约青海省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问题。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9家高校、企业的专家,省内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以及“三型”企业代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国科资公司等80名相关负责人应邀参会。

省科技厅党组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近年来,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汇才引智作为人才自主培养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紧扣产业需求,创新引才“路径”,探索建立“项目+人才+平台”的培养模式,全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持续深化部省会商、省院合作和科技援青,多措并举拓宽引才聚才新渠道,促成一大批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通过平台吸附、项目支撑、实践砺才、改革赋能,营造了有利于人才“稳育引用”的良好发展环境。

此次,省科技厅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重大要求,立足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组织筹备“项目+人才+平台”科技引才专场签约会活动,并面向生态安全屏障支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等重点领域科技引才。

“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科研人员,巧借省外人才智力资源,解决产业发展中‘卡脖子’技术难题。引进的重庆大学蒋斌教授及其团队开展的‘青海盐湖新型镁基材料及前端制造技术’项目,缓解了我国战略资源短缺问题,增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力争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在签约仪式现场,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生海介绍说。

签约会高层次人才专题报告环节,重庆大学二级教授蒋斌作《高性能镁合金及大型汽车铸件开发》专题报告,提出汽车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国家战略,也是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镁合金复杂汽车零部件如何减少铸件缺陷?如何改善铸件耐蚀性等问题,他和团队将通过高性能镁合金及高质量汽车构件开发研究解决难题,开发镁矿资源提升价值。

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赵新全40年来致力于青藏高原草地生态和草业科学的研究,促进了区域草地生态学和草业科学发展,他基于生物多样性维持及资源利用、“气候—生物—资本”资源区域耦合、“家畜—野生”食草动物平衡管理等作了题为《高寒草地多功能性及其提升的科学问题及实践》的专题报告。

省科技厅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人才项目洽谈会科技引才专场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充分发挥了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作用,累计签约人才项目30个,直接或柔性引进专家人才40名,聘任11位院士、专家为省政府科技顾问,用好用足科技援青和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已有150余个科研团队服务青海创新发展,联合实施研发项目300余项,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和机构20余个,青海已成为科技人才集约式、组团式创新的沃土,实现了科技人才培养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省科技厅将以本次洽谈会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以科技人才为落脚点,履行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为项目落地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努力开创科技人才竞相涌现、活力迸发的新局面,为‘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永祥介绍说。

(记者 晴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