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啸宇)“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在这里孕育,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区,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一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宣传片震撼发布,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青海作为黄河流经其中省份,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范围包括黄河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以黄河干支流流经的县级行政区为核心区。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提出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一廊七区八带”总体空间布局,分类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4类重点功能区;提出全面推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发掘、提升环境配套服务设施、促进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加强数字黄河智慧展现五大重点任务实施。
青海既是黄河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境内黄河干流长度1694公里,涵盖省内35个县(市、区),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旨在不断增强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科学研究中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通过建好用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促进不同园区优势互补、共同获益、共创共享,打造世界大河文明学术文化交流平台,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将世界著名河流文明“引进来”。通过全面梳理分析青海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特征,结合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求,将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一带一廊两组团九园”的空间布局。
展望未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将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河文明展示带,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