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州宣)从1958年的1家企业到目前实现规模以上企业38家。70年来,海北州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产业调整,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从“无到亿级”的飞跃。
记者从海北州获悉,解放初期,海北州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没有能达到入统标准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海北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958年开始核算,且只有1家企业。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1978年独立核算工业单位数达41家,但大多数企业仍为小型企业。至201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3家。随着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多,规上工业经济规模显著扩大,从2011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标准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截至2022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8家。海北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从无到亿级的飞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958年的39万元,至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7亿元,比1958年翻了11.2番。
工业产品品种不断增加,海北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依托优势资源,加大调整产品结构力度,注重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州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工业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小微企业积极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等形式,形成了一批有潜力、有竞争力、能抗风险的规模以上企业。随着“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海北州转变发展方向,扎实推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生产,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淘汰了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企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产业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业新格局。
打造“一特两新”生态工业体系,根据自然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的“一特两新”生态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生态化、高质量发展。其中,做大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把绿色有机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方向,着力打造海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培育绿色有机品牌,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能力。围绕海北“打造全省第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目标,依托海北州光照充足和风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逐步构建符合海北实际的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给体系。做优以新材料为主体的矿产品加工业,打造以生产企业为核心,以生态廊道为纽带,形成有机完整的组团状生长整体结构,结合园区现状并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功能再造、产业接续提升、环境重塑、民生改善、产镇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