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次修订的《办法》,拟对住宅半开敞空间半算计容比例适当放宽,同时鼓励住宅套内设置入户花园、生活阳台、大进深的多功能阳台等半开敞空间。
据了解,广州现行的相关办法,即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将于今年11月30日届满。而这一次修订的《办法》,则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需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解决群众关心问题的需要。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广州之外,近年来,全国已有北京、河南新乡、广东清远、广西百色、安徽合肥等多地发布相关政策,明确部分面积“不计容”或“少计容”。而这些支持政策,大多是围绕建筑绿色发展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展开。
鼓励住宅套内设生活阳台等半开敞空间
广州这次修订的《办法》中明确提出,拟适当放宽住宅套内半开敞空间半计容比例。
半开敞空间是指有永久性顶盖,且至少有一边除护栏外没有任何围护结构的开敞平台,如建筑的阳台、入户花园、空中花园、设备平台、活动平台、挑廊等。
就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解读表示,为适应后疫情时代健康住宅的要求,鼓励住宅套内设置入户花园、生活阳台、大进深的多功能阳台等半开敞空间,将住宅套内半开敞空间半计容的比例由原不超过套内建筑面积的15%放宽至20%,并允许设置一个满足连续开敞率不低于40%的主景观阳台不限制其进深。
根据目前现行办法,住宅建筑的半开敞空间进深不大于2.4米且半开敞空间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住宅套内(含半开敞空间水平投影面积)建筑面积15%的,按其投影面积一半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进深或比例超出规定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架空走廊、空中连廊、景观亭廊等或将不计容
目前,广州市现行的办法并未明确架空走廊、空中连廊等慢行系统是否属于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这次修订的《办法》中,将“过街楼、架空走廊、空中连廊、檐廊、挑廊、景观亭廊”等纳入“建筑公共开放空间”,扩展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含义。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解读表示,根据国内外案例的相关研究,新加坡明确有盖走廊不计入容积率,中国香港《可持续建筑设计指引》提出豁免公共通道的相关面积,深圳《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提出奖励风雨连廊相关面积。
而根据广州市的气候特征及地域特色,骑楼、过街楼、架空走廊、檐廊、挑廊、景观亭廊均属于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为遮阳挡雨,且可以连接不同建筑、地块,提供舒适体验的水平交通空间,具备全天候开放条件。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解读称,这次修订中,拟将上述建筑空间类型纳入建筑公共开放空间,扩展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含义,符合相关规定可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此外,广州还将适当放宽住宅、办公、商业类建筑首层以外的公共开放空间的不计容比例。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为鼓励利用层间架空、空中连廊等空间,打造丰富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改善高层建筑的公共空间品质,参照深圳市等地做法,广州市拟将住宅、办公、商业类建筑首层以外的公共开放空间累计不大于本栋建筑规划核定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的比例由原3%放宽至5%,其中创新型产业建筑关于公共开放空间的容积率计算规则与办公类建筑要求一致。
全国多地明确部分面积“不计容”或“少计容”
广州这次政策的发布,之所以受公众关注,是因为将一定程度提升住宅的使用率。而住宅使用率越高,意味着得房率更高,也就意味着公摊面积“减少”了。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广州之外,近年来,全国有多地发布相关政策,明确部分面积“不计容”或“少计容”。
其中,不少城市为支持建筑绿色发展,进而提出部分面积不计容的支持政策。
今年5月,北京发布《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拟规定,因执行严于现行节能设计标准导致外墙保温增加的建筑面积、装配式建筑采用夹心保温复合墙体的外叶板增加的建筑面积等情形,不计入容积率核算和不动产登记的建筑面积。
今年3月,广东清远印发《清远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其中指出,为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且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的绿色建筑,其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部分的计容建筑面积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不超过3%比例不计入地块的容积率核算。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