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电影票这么贵?”近日,暑期档电影票价的话题再次登上微博热搜。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9日10时,2023年暑期档票房累计153亿。猫眼专业版显示,今年暑期档电影票价的确创下了多年来新高。
暑期档平均票价超40元
8月8日,电影票价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提到,以前电影票也就10多元或20多元一张,现在起步就是三四十元,有的地方甚至50元以上,“感觉根本看不起电影了。”
前天上午,记者在南京河西江东中路上一家综合体内的影城了解到,线下买票(柜台门市价)的确比较贵。以热播电影《孤注一掷》为例,11点05分和11点35分两个场次的票价分别为110元/张和185元/张,前者为普通放映厅,后者为IMAX影厅。对此,影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办理会员,享受“两张票兑换券+爆米花”只要100多元的优惠。
记者随访了几位看电影的顾客,他们基本都是从大众点评或淘票票等平台上在线购买的电影票,再到影院自动取票,同场次票价在50元左右。记者网上比对了万象天地巨幕店、幸福蓝海河西店、江苏大剧院水滴影院、喜满客影城(缤润汇店),发现同一部电影的票价在36.9元至50元不等。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8月9日10时,2023年暑期档票房累计153亿元,平均票价已达到40.6元,创下近年新高。业内人士称,全年的票价高峰基本出现在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三个档期。拿今年的情况来看,春节档平均票价高达48元,全年平均票价也升至42.8元,而对比来看,今年创下新高的暑期档平均票价仍低于今年平均票价。
一二线城市6年均涨超20%
业内人士表示,电影票价主要由片方和影院两方面决定。通常片方的发行通知中,会明确与影院的票房结算标准。近两年,国内片方的定价将全国城市划分为A类和B类,其中A类通常包括4个一线城市,普通数字2D影片的结算标准通常为40元/人,其他均为B类城市,定价为35元/人。
灯塔专业版显示,2023年,我国一线城市电影平均票价涨至52.12元,再创历史新高。从2017年至今,一线城市平均票价涨幅达到25%。相比之下,今年二线城市的平均票价为41.65元,与一线城市相差10元左右。2017年以来,二线城市的平均票价涨幅约为22.9%。
在这一基础标准下,影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整票价,包括场次、时段以及放映厅的规格档次、座椅是否带按摩靠背等。
涨价涨在了哪
补贴减少,服务费占比提升
除了票面价格,消费者线上购买电影票,还需要支付一笔服务费。尽管每个场次和影厅在选座下单的时候均标注了“特惠购票”,但下单后到价格明细里有“含服务费”的字样,具体费用在5元左右。
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全年电影票房641.5亿元,其中服务费约占总票房的7.55%。2023年迄今票房约375亿元,其中服务费占比超过9.2%。
据影院工作人员透露,服务费通常由售票平台、售票系统提供方、影城等共同收取。近两年,猫眼和淘票票两大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基本稳定在3元/张,剩下的服务费主要由影院等收取。过去一些线上购票平台、片方投入大量资金补贴,如今不少平台票补优惠幅度减小,一定程度上让观众感觉“又贵了”。
对此,中国电影基金会投融资专项基金总监朱玉卿日前公开对媒体表示,今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的时长都很长,其中《长安三万里》达168分钟,而《封神第一部》这样的重制作、重特效,平均40元的票价比起春节档,还是性价比蛮高的。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