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71万只,较年初增长6.88%;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
▶上半年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
《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2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管理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9万亿元。从规模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
分机构类型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只数1.62万只,存续规模20.67万亿元,较年初下降7.09%,同比增加7.99%,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1.55%。
从理财产品类型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为95.94%,较去年同期增加0.85个百分点。
按投资性质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4.1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5.15%,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11万亿元,占比为4.38%,较去年同期减少1.52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8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在运作模式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0.2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79.95%,较去年同期减少3.38个百分点;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5.0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20.05%。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7.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98%,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5.59%。
▶投资者数量达1.04亿个
根据《报告》,2023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04亿个,较年初增长7.24%,同比增长13.41%。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新增679.06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新增21.38万个。
从结构上看,截至2023年6月末,理财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数量为1.03亿个,占比98.87%;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略有提升,数量为117.33万个,占比1.13%。
2023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趋于两极化发展,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32个百分点和0.32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4.31%。
202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36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474亿元,同比增长19.61%。2023年上半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
《报告》显示,随着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理财公司在专注于自身投研能力建设的同时,不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积极参与财富管理市场布局。2023年上半年,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7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此外,15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上半年累计直销金额0.11万亿元。
从代销渠道拓展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由母行代销金额占比进一步下降。剔除母行代销的情况,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逐步上升,6月有417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89家。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规模达到7.79亿元
今年2月10日,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3家机构共发售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全部产品均为公募类净值型开放式产品。其中,5只为新发产品,2只为存续产品,1只为混合类产品,6只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相关业务平稳运行,代销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机构数和投资者认申购规模稳步增长。已正式销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12家商业银行,累计为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开立理财行业平台养老金账户11万个,4家理财公司共发行18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销售规模达到7.79亿元。
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居民财富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居民对养老保障方面意识逐步提升,养老理财市场的潜力将不断释放。同时,随着我国养老机构资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养老理财产品投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