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8月20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生态系统联网观测研究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于贵瑞

国家公园的建设不可能只依靠行政管理,建设更需要有庞大的科技支撑,我们如何在宏观尺度上来认知国土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我们构建国家公园体系以及整个保护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未来地球的科学研究计划中,囊括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核心只有一条,就是要进行全球尺度观测数据的获取,掌握现实状况。目前,在大尺度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在关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生物灭绝、自然短缺和社会发展。研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理论、思想、科学知识、应用技术和科学数据的支撑,缺一不可。要完成研究,则需要采用观测、模拟、整合等思维来开展监测、诊断与归因、评估与预测和预警。运用庞大的研究网络体系来支撑多数据的集成分析,跨尺度的综合模拟和多学科的知识融合,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方案。

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公园体系在不断的发展,与生态相关的各种事业都在发展,我认为有四项重大国家需求,一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保障;二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科学基础和方案;三是筑牢国家生态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的绿色根基;四是全域国土空间的利用管理及生态资产经营。

未来生态系统网络有三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天空塔地的立体化、多学科交叉超级观测研究站,二是NEON从分子、生态系统到大陆的生态信息网络,三是新型信息技术为野外台站网络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 师晓琼)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