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西宁,阳光正好,9月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堵”张锦梅,忙人张锦梅早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两天很关键,要保证幼苗湿度,这样才能保证存活率……”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与相关专家探讨育苗问题。“忙”成了张锦梅的日常,或是在田间地头,或是在苗圃,抑或是在山川野外,她步履匆匆,脚步铿锵,为追寻“绿色梦”,张锦梅一直在奋斗……
一个“绿色梦”
“青海好,青海好,青海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张锦梅说,这个俗语伴着她长大,“当时就在想,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绿色’,就这么难吗?”小时候对身边环境的认识和对绿色的渴望,化成一颗绿色的种子在张锦梅心底悄悄埋下,20岁的她如愿考入青海农林学校,学成毕业时,那颗种子如同雨后的草在她心里“疯”长,促使她义无反顾地扎根林业一线。“刚参加工作时,山上几乎看不到大树,年年栽树不见树,我暗暗下定决心:一门心思干下去,把树栽活。”张锦梅说。在人生最美的年华,张锦梅与荒漠为伴,与风沙为伍,风餐露宿,30多年来,她用脚步丈量着西宁的每座山头,熟知每个沟沟岔岔的一草一木,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平均每年在野外作业超过200天,每天徒步10公里。脚底长出水泡她就用针挑破,老茧硌脚她就用刀片刮下一层,经过了十几年的繁育和比对,张锦梅终于选出了树干高、树径粗、树冠阔,花粉好的青海杨良种,探索出“大树采穗、单采单繁、无芽扦插、当年初选、次年复选”的选育方式,将杨树育种周期缩短了3年至5年。青藏高原上建立的一道道“绿色屏障”中,有她和所有林业人的贡献,张锦梅很自豪。“还要继续奋斗!”张锦梅坚定地说。
绿色图景美
“要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种苗是关键!”张锦梅先从选育优良的抗旱树种入手,不断筛选良株,并将种苗严格分级后带土移栽,本地繁育品种少,就从外地引苗试种,观察其是否适应高原气候。一边深入造林地块,查看山上什么树种成活率高,怎样整地才能蓄水保墒,采取哪些措施能提高苗木成活率;一边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工人们采种、播种、采条、扦插,做树种杂交实验。白天奔走在山林地头,晚上和同事一起分析数据、查找原因、归纳总结……经历近10年的繁育和比对,张锦梅终于选出杨树良种,并使杨树杂交育种成功率从10%提高到70%,突破青海杨树品种单一、抗性低和成活率低等难题。她和团队研究生产的青杨雄株、小叶杨、青海杨苗木和种条为全省城镇绿化、新农村建设、荒山(滩)造林、农田防护林建设、荒漠化治理等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壮苗。“植树再累,成活再难,也必须得有人敢干!”30多年的誓言,张锦梅一直坚守着。
丁香满城香
丁香是西宁市的市花,西宁人说起丁香,一定会提起她,像丁香一样的张锦梅。
满城尽飘馨香气,淡妆浓抹绽芬芳。每年四五月份,西宁满城飘香。怒放的丁香花,将我们的城市装扮得格外亮丽,漫步西宁街头,随处可见白色、紫色、粉色的小花瓣丛丛簇簇地开满枝头,花香馥郁、沁人心脾。
满城花香的背后是张锦梅和她的同事们十几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的成果。2013年,张锦梅被组织选派到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西宁市乃至全省林业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研究重点之一就是繁育和保护稀有丁香品种。
采访中张锦梅告诉记者,稀有丁香品种往往生长在条件较差的野外,结种后如果没有适合的生存土壤,便无法生根发芽。在当时,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野生丁香品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尤其是羽叶丁香,它是我国特有的丁香品种,繁殖力弱、生长缓慢,一度成为濒危物种。每到丁香开花季,张锦梅便和同事们跋山涉水,前往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天池林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寻找野生丁香标本。野外寻花并非易事,看着眼前陡峭的山体和嶙峋怪石,张锦梅心里有点发怵,“这怎么上得去啊?”但是为了能采集到羽叶丁香标本,她和同事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一次次手脚并用地爬上山。每上一次山,划伤、摔倒,累得跪在地上起不来都是家常便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张锦梅和她的团队在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的一个石缝中发现了两株野生羽叶丁香!她和她的团队经过两年攻关,将收集回来的羽叶丁香,采取嫁接、组织培养、扦插等方式,成功培育出第一批羽叶丁香组培苗。这项工作不仅为这一濒危物种大规模推广种植成功“破冰”,还为后续培育出更多色彩、花期、抗逆性俱佳的优良丁香品种,进一步丰富青藏高原的植物种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林木相处,选种育苗,也是一种浪漫!”张锦梅笑着说。
30多年来,张锦梅的足迹几乎遍及国内外集中种植丁香的地方。在她和她的团队的努力下,暴马丁香、小叶丁香、四川丁香、羽叶丁香、北京丁香、白丁香、辽东丁香、紫丁香、华北紫丁香、朝鲜丁香、裂叶丁香、花叶丁香等优质丁香品种在西宁“安家落户”,品种从2013年的18种增加到103种,实现可繁育的有69种。丁香花瓣由原来的四瓣,变成五瓣、六瓣甚至更多数量的花瓣,更加体现出丁香在众多灌木花卉树种中的价值。西宁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记者 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