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9月15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望相助 和谐发展

金秋九月,走进西宁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呈现各族群众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道不尽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用真诚沐浴真诚、用心灵拥抱心灵。在这里,民族团结已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奏响了全市“民族团结一家亲”幸福和谐的主旋律。

西宁市作为全国首个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档升级,全面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工作,全市呈现出各民族守望相助、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党的领导

始终贯穿创建全过程

各级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责任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巡察、绩效考核,建立专业化创建队伍。同时,《西宁市关于当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西宁市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实施方案》和《责任清单》《工作要点》等文件制定印发,为开创西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完善的顶层设计。

学习教育

始终贯穿创建全过程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始终贯穿于家庭教育、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有机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西宁市创建工作实践先后在国家民委举办的全国民委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班”、中央党校“2021年春季学期中青班”上作为汇报交流内容,并入选中央组织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中央党校培训教材案例。同时,西宁市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持续深化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成果,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传承基地落地见效,“书香城市”“河湟文化节”“八瓣莲花”“艺术三绝”等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宣传教育

始终贯穿创建全过程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结合“宣传月”“我们的节日”“创建日”等载体平台,积极举办优秀中华文化展演、农民丰收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组织开展“讲民族政策法规、讲民族团结故事”等各类宣讲活动,广泛宣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文艺创作、团结故事等,全市上下“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不断增强。线上线下各类宣传方式多管齐下,与中央、省级媒体的沟通联系持续加强,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通过《新华网》《中央民族报》等宣传报道后取得热烈反响。在全社会着力实施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构建行动,建设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城北区柴达木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城东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馆、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相继落地见效。

典型引领 始终贯穿创建全过程

7个县区和城东区东关回族女子小学、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城北区祁连路西社区、大通县园林小学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示范单位”荣誉;西宁市湟源县被确定为中央文明委重点工作项目“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层联系点,是目前同类项目唯一联系点。打造小高陵精神教育展览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12家国家级、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以及200个市级示范单位和363个县区级示范点。对5年来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24家先进集体、60名先进个人在全市范围进行了表彰,在全社会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日益深入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的殷殷嘱托,把社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径,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开展未来社区(村)建设试点,搭建社区议事会、社区会客厅等载体,建设“智慧社区”数字化精细管理平台和无盲区社区安全防护网络,先后打造39家市级社区“石榴籽家园”,94家县区级“石榴籽家园”,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开展军警民共建、党建共享、联点帮扶等活动,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促进辖区单位及社区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