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3年9月19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湟中区:
秋收秸秆有了新归宿

本报讯(记者 王琼)近年来,为减少秸秆焚烧现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进程,湟中区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依托项目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为秋收秸秆安置5处“新归宿”。

据了解,目前已在鲁沙尔镇建成2024平方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1个,引进一条集切碎、揉丝、除尘、打包、套袋于一体的秸秆综合利用饲草加工生产线,建设原料贮存棚、成品存放棚2个储存点,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30家,配套秸秆打捆离田机械177台。2022年完成打捆离田作业面积5.28万亩,捡拾秸秆1.1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58%,较2021年提高4.46个百分点。

为解决油菜、马铃薯秸秆无利用途径的困境,补齐秸秆燃料化利用短板,推动秸秆颗粒饲料化利用产业化发展,今年,在田家寨、海子沟、汉东等乡镇新建农作物(马铃薯、麦类)秸秆颗粒饲料化、麦类作物秸秆颗粒饲料化、麦类秸秆揉丝打包技术、油菜秸秆燃料化4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培育市场主体11家。基地建成后,湟中区将新增农作物秸秆颗粒饲料生产线1条、麦类作物秸秆颗粒生产线1条、麦类秸秆揉丝生产线1条、大型自动化油菜秸秆燃料化生产线1条、秸秆储草棚2000平方米、秸秆打捆离田机械(牵引式)11台。年可回收加工马铃薯、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秸秆0.95万吨,按市场价格800元/吨计算,企业和合作社可增收760万元;可完成秸秆打捆离田面积1.65万亩以上,捡拾秸秆0.9万吨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