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后也就逐渐进入国庆假期的旅游出行预订高峰。今年连上中秋节,国庆假期成为年内最长的法定节假日,旅游出行需求一路上扬,持续高涨,将继续接棒暑期旅游市场的火爆。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测算,今年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然而,纷至沓来的游客也暴露出了暑期旅游市场的短板,比如门票预约难、强制消费、研学产品不规范等,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中秋国庆黄金周在即,旅游市场能否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扬长补短,接稳暑期旺季递来的接力棒?
记者从飞猪获悉,截至目前,国庆节假期的国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6倍,出境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0倍。6人游定制旅行也表示,目前国庆假期的订单,再次超过2019年同期。其中国内游全面反超,达到2019年的3倍,出境游已经恢复至80%。
作为今年下半年最后一个公众假期,国庆黄金周有望成为游客全年最舍得做旅游消费的一个时间节点,旅游预算集中释放。广之旅结合其对国庆出游市场所做的调查问卷数据,预计今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游市场平均客单价将有望突破5000元/人,创近年来的新高。
问题 1
门票成稀缺资源旅行社熬夜抢票
深夜,导游小李与同事仍守在公司电脑前,紧张等待景区于0点开票的那一刻。由于暑期景区门票资源紧张,小李所在的旅行社不得不24小时轮流派大量工作人员驻扎在电脑前,随时刷新抢票。购票成功后,大家还要熬到凌晨两、三点整理门票名单,将买到票的游客和没买到票的游客分别列入不同的旅游团。
今年暑期,旅游业“爆了”。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测算,今年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地跨省出游量居全国前列,合计占比达35.78%,创历史新高。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暑期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同比2019年增长18.9%。民航局数据显示,7月旅客运输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5.3%,创民航月度旅客运输量历史新高。产业景气由交通、住宿、餐饮等为代表的上游业态向购物、娱乐为代表的下游业态全面扩散。各地住宿设施入住率和结算价格齐升。携程平台暑期北京酒店均价较2019年增长约5成。
然而,蜂拥而至的游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当其冲的便是门票。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告诉记者,暑期北京旅游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门票预约,尤其是故宫、国博、广场升降旗等处尤为突出。记者也曾试图预约故宫门票,发现近一周均显示约满。而在7月,据平安北京消息,9名倒卖国博门票人员被北京警方处理,依法刑事拘留6人,行政处罚3人。
7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强化服务供给,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完善预约机制,各地博物馆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合理实施预约、限流、错峰等机制,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切忌“一刀切”等要求。
问题 2
强制购物“老题新问”如何根治?
在云南游客则遇到其他问题。消费者李梦告诉记者,此前与家人在云南跟团旅游时,曾被导游带去强制消费。全国类似案例并不在少数。7月11日,西双版纳“游客拒参加自费项目和购物与导游发生争执”引发关注,后涉事旅行社与游客达成和解;7月12日,“丽江通报女子跟团旅游车上睡觉被叫停”登上微博热搜,涉事人员张某被责令改正并处十万元罚款;9月2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通报,就8月31日发生的“游客拒绝强制消费被导游赶下车”一事,对涉事旅行社处罚款5万元,并处停业整顿30天,涉事导游杨某处罚款2万元,并处暂扣导游证30天。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金山表示:“今年以来旅游市场快速恢复,旅游行业应该紧抓机遇,促进和保障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发展。在旅游市场快速恢复扩大的过程中,出现的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关键还是需要通过并依靠法治化的手段解决。”“导游薪资缺乏保障,没有社保,收入与旅游团的购物等息息相关,甚至还有可能自己贴钱。虽然这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但也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问题 3
研学游成“爆款”,是不是智商税?
研学旅游无疑是今年旅游复苏后的“爆款”。据携程数据,今年暑期研学游报名人次较去年翻2倍。国内北京、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的研学产品销量排名靠前。历史人文、科学探索、亲近自然品类订单数较2019年都有大幅度增长。今年北京一地的研学产品上线数量是去年的1.8倍,北京游学、研学产品报名人次相较2020年前增长近2倍。
随着研学走热,相关乱象也层出不穷。有游客抱怨,所谓清华北大参观行程,由于没有参观名额,结果就是和其他旅游团挤在一起,在门口合个影而已。而在7月24日,北京大学发布《校友预约入校违规情况通报》公告称,一支名为“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课”的校外研学团队,由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每人收费10800元,合计收费约150万元。
价格虚高、产品同质化、质量良莠不齐……研学市场相关乱象也引发了外界热议。携程游学华东业务负责人李倩表示,近年来研学游竞争开始“内卷”资源,造成产品溢价过高,忽视了研学游本身的意义与初心。另外人才也成为制约研学产品发展的一大痛点。
针对暑期研学旅游,教育部也于7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督促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理性看待、慎重选择夏令营、研学、游学和校外培训,防止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危害身心健康事件发生。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