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得舟)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为巩固辖区“双减”工作成果,防止家长上当受骗、孩子课外培训负担加重,维护良好教育生态,根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53号)相关规定,9月25日,城中区“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就中秋、国庆期间规范参与校外培训事宜向辖区中小学生及家长发出温馨提示。
提示1:家长朋友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参加违规校外培训。如孩子确有参加艺术、体育等培训的需求,要在充分了解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场地条件、师资条件、收费情况、培训时间的基础上,慎重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且已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并保留好培训合同和缴费凭据。提示2:中秋、国庆长假即将到来,各种地下学科类培训开始冒头,借助网络微信、散发小广告等手段大肆招生,此类培训“黑机构”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同时存在资金链断裂、卷款跑路风险,望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朋友坚决抵制,不要违反“双减”政策缴费报名,家长不要私自送孩子参加文化课培训。
9月19日至9月21日,城东区对辖区21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了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对存在的隐患问题限时整改。9月22日,城东区“双减”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召开辖区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会议,对近期联合督查情况进行了反馈,提出了整改要求及时限,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将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执法力度和频度,各成员单位在密切协作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将不定期“回头看”,持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