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为全面摸清和掌握古树名木资源情况,补充完善我省古树名木资源档案资料,今年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玉树州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及后备资源普查项目,按照《古树名木鉴定规范》和《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对后备资源进行普查。
据了解,此次普查新增古树473株、名木16株和古树后备资源196株,其中,473株单株古树中,一级17株,二级58株,三级398株。此外,新增3处古树群,群株数307株,分别为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梨树群、隆治乡白武家村梨树群、化隆县甘都镇阿河滩村白榆古树群。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对全省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去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禁止移植大树、古树,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对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保护管理薄弱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木材收购加工、建材加工、大型集贸、物流配货等重点场所进行深入摸排、分析研判,形成保护古树名木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我省将根据新增树木不同情况采取多项保护措施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古树名木“一树一策”。通过对树木“挂牌”、设置护栏,对歪斜的树体和枝干加以支撑、封堵树洞、砌树池、包树箍等措施进行保护管理。同时,采取复壮沟、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修剪枯死枝等措施进行养护复壮。此外,加强古树保护、讲好古树故事、树好古树典型科普宣传,将古树名木复壮管护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镇”和省级“森林乡村”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全古树名木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