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6 2023年10月13日
国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率低至2.9%?
房贷“转贷降息”套路翻新

“全区域房子均可操作年率3.2%”“节后降息,贷款利率低至2.9%”,存量房贷降息后,部分贷款中介在社交平台“翻新”套路,借低息噱头揽客。广东东莞某镇区新盘业主卓岭(化名)近期经常接到类似“转贷”业务电话。

但事实上,在内部审批、高额低息等层层包装下,这些贷款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而是诱导消费者进行系列违规操作。近期,河南、湖北、贵州等多地银行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贷款中介风险,并否认在贷款业务上与中介机构存在合作。

转贷中介“翻新”套路

近期,记者以咨询业务为由联系了多家广东区域的贷款中介,发现部分中介机构提供“转贷降息”业务背后实际仍是房贷转经营贷,即引导消费者使用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将房屋以企业法人、参股人的名义抵押给银行,向银行借出经营贷。

这些机构以“贷款降息”为主要噱头进行揽客。“近期市场整体降息,经营贷利率也进一步下调,是很好的转贷时机。”广州一名贷款机构中介对记者称,如按揭230万元、年化利率4.5%,降息后可调整为2.9%,一年可省下3.3万元,总共可省下接近90万元的利息。

她介绍,目前其所在机构可联系银行规划10年先息后本、20年等额还款两种类型的经营贷,利率都为2.9%。不过记者具体咨询后发现,即便满足系列条件,实际利率也在3.1%~3.3%之间。记者就此向一家国有银行华南某支行理财经理求证,理财经理表示,银行提前还款、放贷流程通常都有特定审批环节,很难直接干涉,这些贷款中介的很多承诺基本属于“忽悠”。

“转贷降息”有诸多风险

为何存量房贷降息后,部分贷款中介仍在推荐“转贷”业务?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主要与目前仍存利差空间有关。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院娄飞鹏表示,我国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多是长期贷款,利率以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定价基础,而经营贷以短期贷款为主,利率定价以1年期LPR为基础。5年期LPR高于1年期LPR,同时出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目的,经营贷、消费贷利率较低,进一步扩大套利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套利”背后,转贷业务潜藏诸多隐藏成本与风险。

卓岭告诉记者,实际调降利率并不如想象的划算,有许多额外成本。一是“过桥”资金成本,消费者需使用中介提供的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卓岭说,目前市场上中介的资金日利率通常在“万五”(即万分之五)左右,如果想置换一笔230万元房贷,1个月利息可能高达3万~4万元;二是这些机构通常会收取高额服务费,记者联系多家中介机构发现,服务费基本都在1个点以上,如一笔100万元的转贷订单,服务费至少也要1万元左右;三是“转贷”后贷款期限较短,月供压力可能不减反增;四是有“抽贷”风险,一旦被银行审查出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则要在短期内补齐贷款缺口。

“转贷降息的操作没有意义。”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类将传统房贷业务转变为经营贷的操作,都会把购房者“包装”为企业主来进行,此类“包装”需要成本,经营贷期限(大多)只有1年~10年,月供还贷的压力其实反而增大了,银行贷后检查会比较严。

监管方、银行多次警示

近期以来,河南、湖北、贵州等多地银行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转贷降息”、代办贷款中暗藏的风险,同时强调银行贷款业务并未与中介机构合作。

中国银行贵州分行10月7日在官微发布提示称,非法贷款中介会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事实上,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

河南省郸城县农信社10月7日在公告中称,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贷款中介业务合作,也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公司或平台开展贷款业务。

监管方近期也发布风险提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夏监管局10月初发布关于防范不法贷款中介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风险提示,其中提醒消费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陌生电话或短信以“低息快捷”“贷款额度已批”等名义推销贷款业务的行为,不随意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

严跃进认为,此类贷款业务本身是违法的,各地需防范各类空壳公司套取此类贷款资金,同时对于中介机构要加大管控。本报综合消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