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格尔木市东出口的光伏园区内,一组组多晶硅太阳能板吸收着阳光,为附近电网输送绿色清洁能源;格尔木工业园区(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着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格尔木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节能降碳的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深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浓厚发展氛围。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稳健
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节能降碳的关键。
格尔木市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与减污协同增效,为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市属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4.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8%。
2023年,格尔木市工业企业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地方产业绿色转型。
3月,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首轮甲醇装置的二氧化碳回收单元运行试验取得成功,该项目能捕捉甲醇装置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经溶剂吸收和解吸、分离,与氢气结合生成“绿色甲醇”。
上半年,格尔木工业园区重点项目——中信昆仑锂业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全面达产达标,作为国内单体产能最大、低碳化和智能化水平领先的生产线,直接从硫酸盐型盐湖卤水中提取电池级碳酸锂,实现从实验室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跨越。
前不久,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盐湖产业体系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井然有序
能源行业是“双碳”目标下推进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格尔木市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土地等资源,大力推进光伏、光热、风电、电网等能源项目建设,清洁能源综合开发规模持续扩大,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底,格尔木市建成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579.9万千瓦,占海西州总装机容量50.2%。
“十四五”期间,格尔木紧跟国家“双碳”目标进程,规划非水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新增2620万千瓦,加快推进青海省第二条清洁能源外送通道、抽水蓄能、先进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能源革命示范基地、氢能应用示范城市、核能供热发电、风光核多能互补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使用和输出全链条地区,在“追光逐风”的道路上奋发前行。
2023年3月,鲁能格尔木乌图美仁多能互补、青豫直流二期外送等10个清洁能源项目集中开复工,拉开了格尔木市全力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大幕;液流储能电池生产加工项目开花结果、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在郭勒木德镇开工……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格尔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逐渐普及
“倡导绿色办公和绿色出行”“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用纸的好习惯”“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备注、下单……前两天家住格尔木市银河小区的李女士用手机点了一份外卖,在提交订单时,主动选择了“不需要餐具”选项并进行备注。李女士说:“政府不遗余力宣传绿色低碳生活,所传授的各种‘小妙招’,都要我们身体力行地运用在生活中才能产生作用,如果每个人都养成节约减排的好习惯,全社会就能朝着实现‘双碳’目标迈进一大步。”
近日,记者在格尔木盐湖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的停车场看到,崭新的新能源车辆排放整齐,职工们正有序上车。据悉,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以新能源纯电动车替代燃油车和燃气车,实现绿色通勤。
不论是系统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还是以新能源赋能提质增效,建立节约降耗的生活方式,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全面聚焦“双碳”目标,围绕绿色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仅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也令绿色低碳发展方式深入人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特约记者 陈赟业 马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