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8日晚,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圆满收官。
在10月28日上午,杭州亚残运会射箭、田径、国际象棋,盲人足球、举重、赛艇,乒乓球、轮椅击剑等8个项目决出了所有奖牌,其中46枚金牌。至此,杭州亚残运会所有比赛顺利结束。
杭州亚残运会共设置22个大项501小项(其中奖牌小项501个、无奖牌项目10个),产生502枚金牌(1个奖牌小项并列金牌),499枚银牌,572枚铜牌。共打破世界纪录21次,亚洲纪录72次,亚残运会纪录283次。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439人,参加全部22个大项、390个小项,打破世界纪录13次、亚洲纪录35次、亚残运会纪录136次,共获得214枚金牌、167枚银牌和140枚铜牌,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列第一。
在本届亚残运会筹办中,会徽、口号、吉祥物、色彩体系以及火炬、奖牌的设计、发布等,做到了和亚运会同步筹办、同时推进、同样精彩。
在亚残运会服务保障方面,针对全体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从抵离环节开始,到交通保障、饮食住宿、医疗救治,都设计了个性化暖心服务,确保全体残疾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一路畅通”出行、暖心无阻食宿、全程贴心陪护、全天候诊服务等。
本届亚残运会,残疾人运动员展现出的自信之美、勇敢之美、和谐之美,时刻感动着大家。这次亚残运会,杭州这座城市展现出一种无声的大爱。
这种大爱体现在全城无障碍设施环境打造上,开展了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亚残运村、场馆以及商场、机场等重要节点,均针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了无障碍设施适应性改造,确保他们实现全程无障碍,保证赛时的舒适体验感。
这种大爱也体现在无微不至的志愿服务上,包括机场的迎宾员、亚残运村陪护床位志愿者、各种场合的语言翻译助手、赛场上的引导服务等。
这种大爱还体现在科技助残上,比如火炬传递中智能导盲犬的引导,开幕式上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AI手语翻译官“小莫”等。在这种温馨贴心的服务下,来自亚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全体残疾人运动员彼此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本届亚残运会残疾人运动员和代表团成绩瞩目,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也离不开出色的赛会组织,各国运动员、技术官员都给予了积极的反馈。杭州亚残运会的办赛经验对2026年名古屋亚残运会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