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11月2日
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燃中国的人造太阳”
核聚变能源科普活动走进青海

本报讯(记者 晴空)10月31日,“点燃中国的人造太阳”核聚变能源科普活动走进青海,核聚变领域专家通过宣传中国核聚变事业发展成就、普及核聚变科技知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激发青年群体的科技热情,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爱国火种。该活动由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海北州农牧和科技局、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西宁市教育局、青海湟川中学、乌兰县人民政府及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承办。11月1日上午,科普活动走进湟川中学的校园,与莘莘学子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互动。

据了解,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指示,宣传中国核聚变事业发展成就,普及核聚变科技知识,带动国内聚变相关产业发展的情况,科技部核聚变中心从今年初开始,陆续在全国多地开展“点燃中国的人造太阳”核聚变能源科普活动,助力推动在全国范围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10月31日,本次系列活动的第四站来到我省海北州西海镇,在原子城纪念馆拉开帷幕。伴随着红布徐徐落下,一台巨大的模型映入众人眼帘。这台模型正是科技部核聚变中心按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实物,以1:12的比例进行等比缩小制造的ITER装置模型。科技部核聚变中心项目工程处副处长董琳代表中心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模型赠与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作为对该馆传承的“两弹一星”精神的认可,也作为对我国新时期核聚变事业继往开来,迈入崭新篇章的历史见证。

“人造太阳”ITER实验堆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11月1日上午,科普活动走进湟川中学。活动以湟川中学科技活动成果展示开场,科技部核聚变中心副主任钱小勇向在场师生讲解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成立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我国参与ITER国际大科学计划采购包执行取得的重大进展,宣传中国核聚变事业发展成就。

随后,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的张素贞和郑雪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共同演绎了等离子体光剑、磁悬浮、干冰、空气流体物理SHOW、真空拔河大比拼等趣味实验,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基本科学原理。在现场实操、热烈讨论中,学生对核聚变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此外,科技部核聚变中心还向湟川中学捐赠了《人造太阳》和《托起明天的太阳》两种科普书籍。活动还发起了“拥抱人造太阳,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优秀作品征集大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