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硕大的“红毯”铺在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它与远处的雪山、湛蓝的天空组成一幅惊艳绝美的画卷!
看似“红毯”,其实它不是红毯!
它是一种植物,叫作盐爪爪,遇冷就会变颜色。因它呈现出的独特秋景,近日让高原美景再一次登上了央视,呈现在全国人民眼前。
深秋时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红毯”艳丽的色彩吸引着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们,它们纷纷走上“红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
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高级工程师雷发宙介绍,盐爪爪是盐生植物,每年9月中旬前后,乌兰县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湖边几百亩盐爪爪就会全部变红,一直持续到11月底。“去年这里盐爪爪的面积大概在200多亩,今年已经达到300多亩了,如今的盐爪爪不仅仅只有在都兰湖边才有,我们发现在周边的几块滩涂上也有生长。”雷发宙说道。
盐爪爪是苋科盐爪爪属的一种小灌木植物,主要生长在盐碱滩、盐湖边,是盐湿荒漠群落的优势种,对荒漠——半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持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此外,盐爪爪为肉质多汁含盐饲草,马、羊喜食,是骆驼的主要饲草,对干旱荒漠地区畜群冬季放牧与补饲有重要意义。都兰湖作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一个咸水湖,湖边是盐爪爪的一个典型生境。
“盐爪爪变红的原因主要是其中‘叶绿素’‘叶黄素’‘叶红素’‘胡萝卜素’等的比例变化引起的,具体诱发的原因可能与温度、盐度变化都有一定的关系,温度可能在其中的贡献更大。”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发起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分级管理、资源监管、保护修复、监测评估五大体系建设,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乌兰县采取封滩、育林、育草、减畜等措施,湿地区域及周边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生态公园的环境持续向好,湖水面积由原来的5105.61公顷增加至现在的5827.06公顷,增长了14%,鸟类由原来的63种增加至现在8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增加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增加6种,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湿地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得到有效恢复,进一步提升了众多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生境条件。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