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河阴镇邓家村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今年种植的玉米喜获丰收,一亩地产值达到了3000元,村民们发展生产、参与种植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
邓家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共有319户、1223人,耕地面积1260亩。几年以前,因为种植投入成本高,耕作效率低,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不愿在耕地上下功夫,耕地撂荒问题日益突显。
2021年,邓家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整合村内资源,深挖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决定创建“党建+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创办了贵德县神泉种植专业合作社。
把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由合作社经营,达到合力发展本村农业的目的。流转出土地的村民可以安心地出去挣钱,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土地整合只是第一步,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做强农业生产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新课题。该村经过多次调研考察,梳理出了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三村联盟、抱团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模式。“联合左右邻村童家村和张家沟村构建‘三村联盟’”这一想法得到了河阴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镇政府领导及三村村干部经过多次商议,根据贵德县周边地区饲用玉米市场空白的状况,依托连片耕地的区位优势,确定了饲用玉米种植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种植大面积的饲用玉米。
玉米不仅可以销售、做粗粮的加工材料,秸秆还可做牛饲料,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家人还有稳定的收入保障。”邓家村村民邓吉龙说,自从合作社成立后,他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收入还不错,生活越过越红火。
邓家村收割机驾驶员石生玉告诉记者:“现在三村联合发展之后,互相学习种植更专业了,机械多了种植就更具规模化了,我们这三个村现在完全是‘一家人’了啊!”
2023年,邓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万元,带动就业群众80人,实现了合作社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群众利益一体化推进。
(特约记者 才让本 通讯员 马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