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8 2023年11月16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18万户农牧民住上“新居”
卡阳村新貌 海龙摄

本报讯(记者 张国静)自2019年启动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项目以来,我省已累计实施18万户农牧民住房改善项目,落实省级奖补资金26亿元。记者从省住建部门获悉,多年来,我省一直将“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抓,通过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农牧民群众住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住房舒适度进一步提升,高原农牧民住上“新居”,收获了温暖的幸福生活。

住房保暖性差、建筑能耗高、采暖设备简陋、室内环境差等问题是乡村农牧民住房普遍存在的短板。为顺应农牧民群众对居住条件改善提升的迫切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农牧区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省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全省已经累计实施提升改造18万户。

“室内温度提高”“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住房质量好”……自实施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以来,广大群众改造热情高、成效反响好。同时,项目通过拆除老旧房屋、房前屋后私搭乱建,开展庭院美化绿化等,显著改善了村庄和庭院环境,提升了农牧区人居环境水平。特别是大部分规划改造的村庄统筹整合了其他乡村建设项目后,乡村面貌从“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群众住房条件增颜又提质。

记者了解到,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坚持以农牧民群众自愿、自主和自筹投入为主,政府积极引导、给予适当奖补,以完善现有住房围护结构节能保温和户用厕所改造等提高生活品质项目为重点,统筹推进接气排污和村庄环境整治,整村连片改善人居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