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2 2023年11月16日
黄南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村一幅画 处处有风景

本报讯(通讯员 黄南宣)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黄南州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线,以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为着力点,和美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呈现出一村一幅画的美丽画卷。

乡村建设创新做法得到全省推广

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南州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得到全省推广。自全省乡村建设现场推进现场会召开以来,黄南州累计接待甘肃、四川、宁夏、江苏、西藏及省内外乡村建设观摩团60余个,参观人员近1万人次。乡村建设“黄南做法”得到全省通报表扬。同仁市打破行业边界整合项目、资金开展建设,泽库县超前推进乡村建设工作进度,河南县结合全域无废创建推深做实“三清三改”等做法得到省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全州乡村建设工作在省乡村建设管理系统中,3项工作进度全省第一。

乡村建设年度工作高效推进

坚持“先建机制,再建工程”,全力补齐短板弱项,乡村建设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黄南州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31个,是去年同期的155%;投入资金2.4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03%,整合资金量是省级下达衔接资金的5.48倍。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5745户,是去年同期的133.6%;投入资金1.2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39.5%,建设数量、整合资金量均达到历史新高。目前尖扎、泽库、河南三县已率先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并顺利通过州级验收,同仁市已完成自查初验,全州美丽乡村工作进度位于全省前列。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始终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年,黄南州新增第六批国家传统村落24个,全州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提升至54个,占全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29.5%,国家级传统村落占行政村总数的比率全省第一。顺利完成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州调研验收工作,黄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成效得到住建部专家组充分肯定。全州5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7个州级传统村落均完成挂牌保护,州级传统村落数字展示馆有序推进,3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数字化档案有望年底前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积极推进传统村落立法保护,《黄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已进入立法审查阶段。黄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做法被国家住建部纳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发文推广。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再创佳绩

近期,省政府公布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黄南州同仁市保安镇、保安镇城内村,年都乎乡年都乎村、郭麻日村,隆务镇隆务庄村1镇4村名列其中。黄南州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优先、共同缔造、协同发展四步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规划》,支持鼓励各村结合当地实际完善村规民约272个,倡导群众自发参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引导本地群众全过程参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内容选定、具体实施、后期管护。仅2023年就有186名传统建筑工匠、651名村民参与本村建设,为保留村庄原始特色贡献了力量和智慧。在遵循规划、保护优先的基础上,累计整合资金19.7亿元,实施黄南州传统村落保护示范州、历史文化名城名村保护等项目,改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村民居住条件,形成了“陪伴式”保护模式,总结出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黄南经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