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省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青海省实施方案(2021—2030年)》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青海片区防沙治沙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到2030年,全省沙化土地治理率力争达67%以上
《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怎么打”“在哪里打”“打什么”等关键问题,紧盯国家要求和林草覆盖率、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三大核心指标,明确到2030年,全省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力争达到67%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和程度持续下降,主要沙尘源区和路径区起沙输沙状况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与全国同步完成“三北”六期主要目标。明确了开展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青海片区防沙治沙三年行动、推进“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和建设两项主要任务。
到2030年,完成总治理任务5089.68万亩
《“三北”工程六期规划青海省实施方案(2021—2030年)》中明确,我省“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区涉及西宁、海东、海北、海南、海西、黄南6州(市)的31个县(市、区、行委),国土总面积35.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1.1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 9.86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4.15%。到2030年,完成总治理任务5089.68万亩,其中综合治理任务1314.01万亩、巩固成果3775.67万亩,与全国同步完成“三北”六期主要目标。
《实施方案》以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为防沙治沙主阵地,组成核心攻坚区;在核心攻坚区的基础上,充分衔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重大规划,优先选择生态区位重要、防沙治沙和林草保护修复任务较重的区域,部署了协同推进区。同时,紧紧围绕荒漠化综合防治及防沙治沙新格局,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实际出发重点解决好沙患、水患、盐渍化、农田防护林、草畜平衡和河湖湿地保护等六大生态问题。
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青海片区防沙治沙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明确,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核心攻坚区包括海西州、海南州9个县(市、行委),协同推进区涉及海北州、海西州3个县,国土总面积34.15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49.02%。其中沙化土地面积 9.86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4.15%。《行动方案》指出,到2026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02.76万亩,沙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加2.26%。工程区林草覆盖率达到42.2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力争达到67.4%。
按照“两盆地一流域”总体布局,强化区域联防联治,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按照“点、线、面”相结合,“锁边、固源、巩固”同发力的治理路径,部署以防沙治沙为主阵地的核心攻坚区、防沙治沙和林草保护修复任务较重的协同推进区,谋划确定“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即:设定“柴达木盆地沙漠边缘阻击区、共和盆地沙地歼灭攻坚区”2个核心攻坚区,“青海湖流域沙地综合治理区”1个协同推进区,12个阻击点,N个综合治理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统筹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