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3年11月25日
国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吸道疾病高发
各地如何应对儿科就诊高峰?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近段时期,多地医院儿科门诊人满为患。从肺炎支原体到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今年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各地如何应对儿科就诊高峰?

记者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目前正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

多地儿童专科持续承压

11月以来,北京不少医院儿科候诊排起长队,许多患儿家长下午来到医院,凌晨两三点才离开。一名近日带孩子去看病的家长告诉记者,当天下午取号是2400号,前面等候近400人。

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介绍,目前医院内科日均接诊患者超7000人次,远超医院承载能力。“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已取代肺炎支原体,成为本次感染高峰的主要病原体。”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诊疗中心主任张云峰介绍,近日医院儿科门诊日接诊量400至500人次,急诊200至300人次,床位使用率100%。儿内科床位由原来的63张扩充到75张,同时,儿外科、新生儿科开放疗区床位21张,共同接收儿内科患者。

“10月份的门诊数据是45.6万人次,同比增长9万多人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王颖硕说。记者观察到,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不少医护人员已声音嘶哑,有人需借助“小蜜蜂”扩音器才能提高说话音量。

分级诊疗、延长服务时间、提供互联网诊疗

为应对儿科候诊时间长、部分儿童专科医院超负荷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已指导各地对外公布本地区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就近就医。全国多地医疗机构多措并举,缓解儿科就诊压力。

——发挥“家门口”分级诊疗作用。

目前,北京市150家二三级医疗机构、2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孙丽介绍说,卫生服务中心日常设有儿科门诊,近期优化就诊流程,开展呼吸道门诊,并安排医务人员加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预防诊治知识的学习。

——优化诊疗流程,延长服务时间。

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黄玉娟介绍,在加强培训和规范管理的同时,医院延长了服务时间,目前除普通门诊外,医院专家、特需门诊也每天都在加班,争取“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并加开晚上5点到9点的夜门诊。

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针对近期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急诊、补液等服务环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已对医院加强指导,采取应对措施。下一步将继续密切监测全市儿科医疗服务情况,继续指导相关医院加强门急诊服务,优化诊疗流程,严守医疗安全和质量底线,最大程度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

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成松表示,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病情的咨询诊断,也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方式。记者了解到,包括北京儿童医院在内,北京242家医院可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

专家详解如何科学合理就诊

专家表示,虽然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但总体处于可控范围,医疗机构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就诊高峰,家长不必过于焦虑。

李豫川介绍,虽然现在患儿人数较多,但呼吸道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并未发生变化,呼吸道感染重症率不高。患儿家长可对孩子做好日常护理,确有必要去医院就诊的,可先就近做好病原学检查,以提高诊疗效率。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就医和输液治疗?对此专家建议,年龄较小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如出现明显发热,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学龄期以上儿童,如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频繁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出现嗜睡、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也应及时就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主任卢燕鸣建议,家长要尽可能带孩子提前接种流感疫苗等疫苗。此外,平时要注重预防,做好通风和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等。学校和家长要提高健康意识,可从保持充足睡眠、营养均衡、适当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入手,保证儿童正常课间运动和休息时间,增强儿童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