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24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简称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开考。据国家公务员局介绍,本次国考计划招录规模达3.96万人。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分别于10月24日18:00和10月26日18:00结束,共有303.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7∶1。
对比往年,2023年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近260万人报名过审,225.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2%,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 57∶1。
多家国考相关机构统计显示,截至报名结束,竞争热度较高的前十个岗位报录比均超1700∶1。
最热职位报录比达到3572∶1,该职位为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宁夏调查总队业务处室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3)”,在本次国考中仅招考1人。该职位招考专业广泛,包含9大类专业,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对于政治面貌、基层工作年限、服务基层项目等均无限制。在本次国考报名中,该职位因高报录比受到广泛关注。
国考招录人数连续5年呈“扩招”趋势
近5年来,国考的招录人数一直呈“扩招”趋势。2020年到2024年国考招录人数依次约为2.41万、2.57万、3.12万、3.71万、3.96万。与此同时,关于国考热、公考热的话题这几年也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
今年国考招录的学历门槛明显提高,高学历人才需求量加大。今年国考招录要求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在整体招录扩大的情况下,要求大专学历为起点的岗位逐年减少,今年大专生可以报考的岗位仅有56个,比去年减少了106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要求硕博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数量和计划人数大幅度增加,比如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岗位达到2046个,比去年增加814个,共计3756人,比去年增加1654人;要求博士学历的岗位为24个,比去年多14个,共计31人。
某培训机构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王健的分析认为,2024年国考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招录人数的增加表明,高素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需要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表示,一些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未必选择从事学术研究。有的毕业后从事其他工作,包括考取基层公务员,对个人来说,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一些接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在基层公务员岗位任职,或许能够给基层工作带来一些新气象。
王天定指出,公务员岗位过分吸纳高层次人才,未必是一种正常现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择业中对未来有更多的想象力,有勇气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为求稳定一门心思去考公考编。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减少36万
就在考公考编、国考连续五年“扩招”的同时,“考研报名人数连增8年后,今年下降36万”的消息同样引发关注。
考研报名人数减少36万,是不是说明考研热降温了?一些学者分析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重要原因。
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分析认为,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不只专、本科生多了,研究生也越来越多,再加之近几年经济下行,“卷”学历不一定能解决体面就业的问题。换句话说,有些人认为,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取得一个硕士文凭,未必比大学毕业开始积累工作经验的性价比更高。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把控越来越严,想‘混’毕业越来越难,考上了不等于一定能毕业。于是有部分人也会更加慎重考虑考研读研问题。”陈志文说,“最近有位研一的同学说,自己有能力考上研究生,但没有研究能力、也没有研究兴趣。这也提醒大家考研有风险,读研需谨慎。”
此外,陈志文认为,当下这一代年轻人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一部分人很努力,非常上进;另外一部分人选择安逸地生活,甚至“躺平”,比如当“全职子女”。选择“躺平”的这部分人,不会去考研,这可能也是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