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马燕)今年以来,门源县以关心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抓手,将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在全县上下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氛围。
建章立制,“硬约束”推动乡村有效治理。门源县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制定印发《全县乡村治理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厚植文明乡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门源县将乡村治理工作、移风易俗工作分别纳入了平安门源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范围,不断督促指导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丰富载体,“软引导”培育时代文明新风。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充实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引导群众进一步抵制“高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其中,西滩乡边麻掌村、上西滩村村规民约入选《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选编》,浩门镇康乐路居民公约被评为“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展平安门源建设宣传月、“乡村治理 普法先行”普法宣传活动、“农牧区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精神和政策,切实提升农牧民文明素质和农牧区社会文明程度。组织干部群众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承诺书,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及公示制度,实现重点问题整治监督指导关口前移、全程参与。同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演出,编排小品《谈婚论“价”》、回族宴席曲《移风易俗新风尚》、眉户戏《乡村文明促发展》等节目,引导群众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该工作开展期间,各乡镇因地制宜创新工作做法,浩门镇、皇城乡、北山乡等乡镇指导各村建立“彩礼红黑榜”,以典型榜样带动婚礼移风易俗,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仙米乡、西滩乡、阴田乡等乡镇依托“乡村振兴美家积分超市”,将收取高价彩礼纳入积分扣分项目,通过奖文明罚劣行,月评比季公示,让高分者荣誉、低分者脸红,实现用积分培育好习惯和文明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