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没有止境!
今年又一场绿化战役——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在我市实施。
随着秋季绿化工作结束,这样一份“成绩单”交出:完成乔木造林整地12304.52亩;抚育修复地块清理、除草25192.36亩;补植修复整地、挖栽植穴13470.92亩……
“该示范项目是西宁市入选的又一国家级绿化项目,我们在前期策划、实际推进过程中围绕高标准、高质量方向进行,截至目前项目全部开工,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示范项目一标段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一轮国土绿化正在推进,明年春天绿化建设将再次掀起小高潮。”
“高标准推进绿化,让我们城市更绿、更美、更宜居。”
两年完成建设总规模22.37万亩
“冬天,西宁街头的树木除去了时尚盛装,袒露出遒劲的筋骨,显示出生命的本质,表现出一种简约之美。”市民赵先生的话溢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工作,街头巷尾、山坡山脚、公园游园披满绿色。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5处,三年累计412.65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582.49万株。实施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推进湟水规模化林场、南北山四期等重点生态示范项目建设,西宁“绿”的底色更加浓厚。
为再造国土绿化的“西宁样本”,今年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并于9月底在全市范围展开。记者了解到,该示范项目建设总规模22.37万亩,建设工期为2年,涉及西宁市辖四区、大通县、湟源县和湟中区。建设内容包括:营造林17.2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5.15万亩,修建配套水利灌溉设施,新建渠(管)道作为再生水引水灌溉设施等。
“通过实施示范项目,全面提高西宁市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减少流域内水土流失,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构筑湟水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营造更绿更美更靓景色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西山的火东村看到,国土绿化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我们对现有苗木进行了修建平整,树坑、水渠等都是按标准修复的,目的是为来年绿化打好基础。”标段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示范项目内容不仅涉及了营造林种植,还有更多内容是前期的修复整地和水利工程。整土、除草、修枝、挖穴……为高标准完成示范项目任务,每一标段的施工现场以小班为单位,形成了施工+监理+技术指导的模式逐步推进。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乔木造林整地12304.52亩等基础上,在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新建引水口1座,提水泵站土建主体4座,集水池4座,铺设上水压力管道6条长11603米等。
“项目秉承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开展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高寒抗旱节水造林、林草系统修复示范,到建设期末,使项目区生态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林草覆盖度明显提升,科学绿化水平显著提升。”这是一段来自示范项目简介的内容。带着满满的期待,示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新一轮的国土绿化成果也将以更绿、更美、更靓的景色呈现开来。
(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