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晴空)第二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后,西宁市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清理整改领导小组,召开市县(区)两级典型案例分析会,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职责和整改责任,为做好小水电清理整治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研究制定《中央环保督察第二批典型案例——西宁市小水电清理整改有关问题整治方案》,聚焦清理整改重点,从过鱼设施建设、恢复河道连通、实施增殖放流、完善“六件一证”电站合法性手续、生态流量在线监测、开展陆生植物和动物监测等7方面细化16项工作任务,作出细致安排部署。全面压实属地责任,分别与涉改地区签订清理整改责任书,严格对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二批典型案例通报反馈问题,细化整改内容,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县区扛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分工协作,水务、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协同联动,分领域加强对县区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督帮。
统筹好发展与保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逐项梳理、全面核查,突出县区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小水电站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一站一策”整改措施,因地制宜推进问题整改。按照小水电站安全管理要求,全面复核全市50座小水电“一站一策”整改方案,对涉及“落实过鱼设施、恢复河道连通、实施增殖放流”的14座小水电站开展过鱼方式研究论证,科学合理确定过鱼设施布局,推进大通宝库、黑泉水库一二三级电站等3个小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着眼恢复河流连通性为目标,拆除拦河闸坝等挡水建筑物和发电设施,同步实施生态修复,落实好电站原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替代措施,完成城北区朝阳一二级2座水电站退出工作。其余31座小水电站重点建设必要过鱼设施、实施增殖放流、实行生境修复、水陆生植物生态修复,增加在线监测点位,优化整合现有监测设施,完善生态流量监管平台,保障水电站生态基流,切实保障生态流量和过鱼安全,努力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聚焦通报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全面落实“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整改目标和完成时限,采取日调度、周通报、月评比的形式,将“严字当头、一严到底”要求贯穿工作始终,确保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将小水电整改工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湖长制考核范围,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督促小水电清理整改取得实效。建立下沉督导、定期提醒等工作制度,采用线上线下、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清理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问题突出、整改进度缓慢的挂牌督战,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严肃追责问责,以“见事见人见思想见作风”的工作方法引领和倒逼全市上下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观念意识转变和提升,扎实打好小水电清理整改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