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上门评残服务,真的太方便了,解决了我们的困难,太感谢你们了!”家住青林乡下阳山村的顾顺得家属握住残联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近日,大通县残联转变工作模式,由“你上来”变为“我下去”,积极组织县医院评定专家为全县19个乡镇瘫痪在床、行动不便有评残需求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一对一”上门评残服务工作。
在为期3天的评残服务活动中,评定专家组为27名残疾人开展了上门评残服务。在评残过程中,评残医师通过询问病情病史、查看过往病历等方式全面客观地了解评残人员的身体状况,严格对照评定标准,客观评残定级,并对他们进行悉心细致的康复指导。工作人员为上门评残办证的残疾人做好登记、收集资料,积极引导、帮助、解答后续办证程序相关问题,同时宣传了助残惠残相关政策。
据了解,今年县残联共开展重度肢体、智力、精神上门评残服务活动7次,评残人数达79人。此次上门评残服务,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的家庭负担,有效解决了残疾人“评残难、办证难”问题,提供“零距离”服务,用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受到了广泛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惠残助残政策,回应残疾人关切,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同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乡镇(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骨干培训力度,明确职能定位,强化日常管理,提升优质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对基层残疾人就近就便‘零距离’服务。”大通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