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地人,能够住上这样的房子真的很意外,首先装修风格上档次,家具家电配套齐全,智能门锁可以不带钥匙,交水费电费啥的手机上APP就可以完成。房子有啥问题给管家打个电话,很快就处理了。比我在外面租同品质的房子便宜了好几百元,大大减轻了我的租房压力。”2022年10月来到西宁从事金融业的张先生在今年10月份入住了位于我市大同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这里,不仅配备有冰箱、抽油烟机、热水器、洗衣机、床、衣柜、宽带网络、书桌、书架等基础家居用品,同时在一层还设置了许多公共服务区,有阅览室、便利店、健身区、餐吧,满足了租客“吃住行娱学”的多种需求。
张先生表示:“毕业后初到西宁,为了上班方便,在城西区租了一间合租房,九户住在一起,住的人比较多,共用一个卫生间,上班高峰上厕所需要排队,也没有厨房,偶尔想做个饭都没地方。今年10月份,我找到了这里,一看就喜欢上了。我租的是29平方米的开间,月租金为1209元,加上100元服务费,合计每月1300多元。周边同品质的一居室月租金最便宜的也要1500元左右,而且环境也是层次不等,我从价格、家具家电配套、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保租房的性价比绝对是可以的。”
住房问题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按照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的总要求,坚持把 “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将主题教育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健全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稳妥有序推进“两房并轨”,基本实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多措并举提升城市住房保障能力和宜居指数。
筑巢引凤,托起青年们的安家梦
“初到西宁,为了上班方便,看了很多房子,要么是老房子,没有电梯,租金也要一千三四。房子内设施陈旧,水龙头坏了,灯泡也不亮,要更换东西挺多;有电梯新一点的房子需要一千五六,家具都是一些旧的,家电也不齐全,房东不愿意增设。”今年24岁的马先生毕业后来到西宁工作,对于初入社会的他来说,租房就是一件大事情,但是他的租房路却一直不顺,今年,听说城中区大同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即将建成,就很期待,于是报了名,今年10月份就顺利入住了。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需求,为了用服务留住来宁的人才,我市坚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在满足日常基本居住功能的基础上,专属化满足高端人才生活工作特点,在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精细化上下功夫。选择科研人员较多的青海大学科技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依托现有条件增添报告厅、图书室和互联网等设施,选择外地用工较多的青海泰丰先行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在房间内增设供氧设施,为企业长期留住人才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为民服务,圆了困难群众的安家梦
住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近年来,我市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用心用情加强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扩大保障范围,织密住房保障网。
12月的一天,在我市百韵华居小区,刘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感慨道,“新居面积50平方米,两室一厅,有独立厨房、卫生间、南北通透,采光好。针对低保户和困难家庭, 入住如此舒适、整洁的公租房,令我们感到温暖、幸福。”刘先生是一名退休职工,子女均在上学,因为家庭条件困难,今年,刘先生通过申请以摇号分配的方式入住到了公租房。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持续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水平,充分考虑保障对象承受能力和收入情况,落实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减免、物业费补贴制度,为低保、低收入、优抚对象分别按照90%、70%、50%予以租金减免,为困难群众按照60%、40%予以物业费补贴,累计为13781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减免租金8546万元,发放物业补贴239万元,让住房困难群众不仅“住得进”还能“住得起”,有效减轻了保障对象生活压力。
科技赋能,让群众安居更安心
“对于许多独居的群众来说,好的住房不仅是干净整洁舒适的,同样也是安全的,无论是保租房还是公租房,很多承租人都是孤寡老人或者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安全问题是他们最大的考量。”市住房保障房产局住房保障科科长李崇善介绍道。
为了让安居更安全,安居更安心,有效保障承租人生命财产安全,我市还积极推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由“人防”向“技防”转变,为全市14个小区、1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安装智能门锁,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强化动态监管,通过智能门锁安防管理系统提取数据判断承租人情况,有效防范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强化鳏寡孤独等特殊人群24小时未开锁预警。同时,我市还依托“互联网+”,努力构建协同联动的数据共享机制,研发保障性租赁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申报、房源管理、租务管理、监督管理等进行动态监管,搭载线上“一键租房”功能。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建行大同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试点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物联网智能化管理,鼓励运营机构采取安装智能门锁、智能水电表等措施,实现承租人动态监控、设施设备智能报修、用水用电安全监管等服务功能,有效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记者 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