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幕烟火升腾的热闹场景“吹响”了消费快速复苏的号角!
傍晚的力盟商业巷步行街霓虹闪烁,市民三五成群相约而至,餐饮店迎来一天人气最旺的时刻……“你好,你们几位,请拿好你的号,前面还有3桌。”一家餐饮店门前,服务员正在给顾客排号,门口已排起了长队。
作为文、旅、商一体的休闲商业步行街,力盟商业巷步行街今年迎来了360万游客,人流量达2400万人次,人气暴涨,夜经济也“活”了起来。
从人气爆满的商圈到不断“出圈”的夜市,从排队等候的餐馆到备受追捧的网红店,从商场到景区,处处都能感受到热闹活跃的消费气息……
西宁蓬勃的消费市场映射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彰显出消费加速回暖的强劲动力!据统计,今年前九个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4亿元,同比增长13.3%。9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亿元,同比增长17.8%。
一大波消费红利正在涌来!
走,跟随晚报记者步伐,看西宁消费是如何“燃”起来、点燃西宁城市活力的。
真金白银!消费券撬动消费潜能
“叮叮叮”一阵手机闹铃声响起,这是提醒吴唯去抢优惠券的闹铃,每个周五,他都会去抢一波优惠券。
“每周五我都等在手机前‘薅羊毛’,今天我抢到一张满200减40的优惠券,好多店可以使用,很划来的。”吴唯给记者翻看着抢到的券,开心地说。
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一系列消费提振行动,印发了《促消费方案》《西宁市关于促进家居等消费的若干措施》等,充分利用省市促消费资金的拉动作用,通过政企联动方式,举办了汽车嗨购节、家电购物节以及重点商贸企业的周末假日打折让利、兑换积分、购物买赠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促进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拉动消费近13亿元。
在各大商场、餐饮、书店、家具店等,使用消费券进行购物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我有一张满200减40的券,本来是245元的东西,实际只需支付205元,我觉得挺划算的。”在我市一家亲海湖店购物的王慧说。她说,每周她都会和家里人一起抢消费券,把大家抢到的券凑起来,可以抵扣好多。
一家亲海湖店工作人员韩钧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截至目前,在一家亲海湖店,政府消费券已使用了18万元。
从限上21类商品销售情况看,汽车、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24.9%,服装、鞋帽、针纺织类,烟酒类,化妆品类分别增长10.5%、5.4%、3.9%,成为拉动限上商品增长的主要因素。
诗与远方!旅游热带动住宿餐饮消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城西区的唐道·637街区内逐渐热闹起来。摊位前人来人往,各式小吃香气四溢,络绎不绝的食客或排队选购食材,或坐下品尝美食,整条街区内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息。每年夏季,西宁的美食节都会为大家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美食盛宴。
“真是太爽了,青海特色美食一应俱全,‘一站式’尝美食太方便了,明年我们一定带着家人朋友来这里享受美食。”来自江苏的祁瑜玮说。
今年,西宁市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目标,制定《西宁市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一票难求的热门景区、每天满房的网红酒店、需要抢购的演出票、排队用餐的小吃店……出游旺季,我市文旅市场异常火热。
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的举措使得我市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部分业态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甚至更高。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用好用活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优势资源,举办一大批特色文旅活动,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促进了假日文旅消费。第24届青洽会、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FIRST青年电影展、第二十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等展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国内外参展客商,发挥了展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炕牛排、土火锅、手抓羊肉……越来越多的青海特色美食“走”出青海,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今年旅游升温对我们来说真的太好了,店里的人气特别旺,来的大多数都是外地游客,每天晚饭时店里就排起了长队,服务员忙得顾不上吃饭。”说起店里的情况,在大新街经营青海特色美食的马老板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以来,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外来消费有效活跃、支撑全市旅游消费市场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实现餐饮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33.0%;全市接待游客2184.76万人次,同比增长67.1%,实现旅游总收入238.88亿元,同比增长116.5%。
增长明显!“大件”消费成重要支撑
10月6日,第26届西宁晚报十一车展迎来闭幕时刻,收获与喜悦写满消费者和参展商的脸庞。历时7天的车展不负众望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7天,车辆累计成交量6953台,成交额达11亿元。
据统计,今年前九个月,我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等重点商品增长较快,汽车类增长26.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4.9%,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7.2个百分点。
“从家里的第一辆车到如今的第三辆车,从小排量车到新能源车,从小轿车到SUV,现在买车有补贴,压力也不大!”市民周尚最近刚提了新车,折扣、补贴、零息贷款购车让他的经济压力减小了许多。
记者了解到,今年前九个月,汽车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占全市限上零售额近7成,是全市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撑。
(记者 师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