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李静)“听说又补新货了,自打村里有了‘爱心超市’,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兴头大了不少,我得多攒点积分,年前换个大件。”大通县朔北藏族乡永丰村村民王贵忠面带笑容地说。
为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树立“勤劳奋斗、自力更生”的意识,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促进扶贫与扶志并行,朔北藏族乡各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爱心超市”建设为载体,通过劳动换取积分、积分兑换商品的方式,调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消除“不劳而获等帮扶”的落后观念。
永丰村约30平方米的爱心超市内,货架上整齐排列日常用品、洗漱用品等20余种商品,村两委成员正忙碌地在超市中搬货补货,清理过期产品。开在家门口的“爱心超市”旨在鼓励群众通过参与集体劳动、环境整治、好人好事、发展生产等获取“幸福积分”,通过勤劳奋斗、实干苦干,让昔日的“等着政策送小康”转变为今朝的“自强实干奔小康”,真正让群众从精神上立起来、在生活上富起来,为巩固脱贫成效、创建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打牢基础。目前全乡共建设19处“爱心超市”,2023年以来实现兑换次数562次,兑换金额7.25万元。
下一步,朔北藏族乡将继续把“爱心超市”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各村(社区)移风易俗“红黑榜”设立进度,树立新风正气,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切实激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的内生动力和乡村治理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