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春风春浩荡,龙年龙岁龙吉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聚力打造黄南州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东南门户”,积极创建全省文化生态高地,2024年1月1日,同仁市隆重举行2023年热贡“於菟”民俗文化旅游节。旅游节旨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凝心聚力建设文化强市。
同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於菟”民俗文化旅游节,首次把“於菟”民俗文化旅游节与同仁“四个古堡群”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设计打造了“古堡探源游”“遗产研学游”“非遗体验游”等多种冬季旅游特色线路。同时,在沿途设立“非遗展示”“美食体验”“文创销售”等特色展区,并在年都乎乡文化广场举行了启动仪式,使这里成为2024年元旦期间“文化寻根游”一道亮丽的风景。各体验点(处)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文化名城与“於菟”的魅力真正让游客“流量”变成了“留量”。
“於菟”与“名城”在“同仁”的对话。同仁市是全省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四个古堡群”正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边疆屯兵边境、垦殖荒地的远古历史的见证。近年来,同仁市委、市政府站在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高度去做好做强名城保护利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大”民生工程,先后编制《同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专项规划》等13个专项规划,全省范围内首次设立文化名城名村保护基金,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文物保护、文旅融合所带来的政策红利,赋能乡村振兴。“於菟”祭祀仪式流传于同仁市年都乎古堡,是同仁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於菟在同仁年都乎古堡数百年的“再现”与传承,诠释了“金色谷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各民族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大融合”历史,具有中华先民自然崇拜和中国边疆屯兵史双重“活化石”历史意义,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於菟”与“古堡”在“同仁”的邂逅。同仁市隆务河一带形成以保安、吾屯、郭么日、年都乎为中心的四个古堡群,吾屯古堡与唐卡、年都乎古堡与堆绣(於菟)、郭么日古堡“军舞”、保安古堡的古城,成就了热贡艺术和文化名城,此次旅游节首次把“四个古堡群”连线成片,是新时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次大探索,也是同仁市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东南门户”的一项举措。“於菟”正是源于年都乎古堡的民俗祭祀仪式,更是同仁年都乎古堡的专属,在整个青海大地,只有在年都乎才能邂逅於菟。於菟祭祀仪式社会意义是“驱魔逐邪、祈求平安”,祈求这方土地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也阐释着同仁先民万物有灵宇宙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私”观念。於菟祭祀仪式舞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年来,同仁市委、市政府通过学术建设、建立专家基地、设立基金、世界纪录认证等多种方式,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热贡“六月会”“於菟”等进行内涵提炼与升级包装,积极申报人类非遗项目,为创建全省文化生态高地提供了新内涵、新路径。
“於菟”与“文旅”在“同仁”的融合。“於菟”具有历史、民俗、舞蹈等多方面研究价值,是认识民族融合发展史的“活化石”。“於菟”祭祀仪式以神秘性、原始性、独特性,成为整个青海地区引人注目、令人神往的文化风景,是同仁市发展冬季旅游的重要文化支撑。同仁市2023年热贡“於菟”民俗文化旅游节吸引青、甘、陕三省媒体记者、文化探源、高校科研、旅游组团以及兄弟州县自驾游等不同类型客源,有效带动了当地购物、餐饮、住宿、文创销售等旅游收入。(通讯员 同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