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李静)“金色门源”“天境祁连”“河清海晏”“藏城刚察”……各地景点连点成线,让“梦幻海北”美如画。去年以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海北州生态旅游绘出了新图景。
旅游要发展,基础设施是基础。2023年海北州文旅系统实施项目35项、总投资3.48亿元,文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努力打通旅游出行“最后一公里”,落实总投资4.24亿元的农村公路项目57项、409.6公里,在高速国省道同步规划实施观景台14处、停车港湾和驿站79处、综合服务区9处,加快构建“快进慢游”体系。
旅游业态日益丰富让海北州旅游业发展有了新动力。全州A级景区数量从11家增加至24家;祁连阿咪东索景区、刚察湟鱼家园景区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列入省级生态旅游创建景区名单。祁连天境圣湖托茂部落自驾车旅游营地获评国家4C级自驾车旅游营地,成功评定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另外,海晏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海北州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中心获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海北州统筹开辟旅游景区,打造红色现场研学点和国防教育基地,推出的民族舞剧《那时,金银花开》、本土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情景党课《永不褪色的金银滩》《刚察草原之子——宽卓太》彰显了海北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青海湖博物馆7件文物入选青海省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州图书馆因科普体验、红色展厅特色突出,荣获全国公共图书馆二级馆称号。
以“品牌活动”为媒,既接地气、又聚人气。海北州立足区位特色,举办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祁连生态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民族赛马交流大会等17项体育赛事,策划冬游海北系列活动37项,“梦幻海北”影响力和赛事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参加“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共计19场,签订旅游市场共建共享合作协议1000余份。全年旅游人次、收入同比增长率取得明显突破,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