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0日,阿根廷当选总统哈维尔·米莱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议会大厦宣誓就职,任期四年。
一个月过去,目前米莱政府的外交宗旨是,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冷却与古巴、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和伊朗的外交关系并拒绝向这四国派遣大使。近期,米莱政府的外交任命受程序问题、反对党影响以及经费问题一度陷入停滞,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
受参议院监管规定和政府议会战略影响,由米莱任命的驻美国、法国、巴西、以色列、巴拉圭、印度和美洲组织(OAS)的大使遭遇搁浅。阿根廷《国家外交部门组织法》规定,总统对非职业公务员出身的大使任命应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根据阿根廷议会程序,需要举行两次议会会议和一次公开听证会以通过对大使的任命。考虑到截至当地时间1月8日晚,米莱任命七位大使的文件还没有从外交部送到总统府,议会会议最早可能在1月18日举行,随后协议委员会在1月25日召开公开听证会,七天公示后再召开全体会议,最快在2月1日参议院能够批准这一批大使的任命。但阿根廷政府的特别会议将于1月31日结束,也就是说,如果米莱不延长会议的期限,这七位大使只能等到3月中旬再上任。目前,米莱的决定仍是不延长特别会议的期限,同时也不准备与反对派达成政治协议以在1月底前通过大使任命。
报道称,米莱对驻外大使的任命将在参议院遭到严厉反对,并预测了基什内尔党派有可能针对的问题。参议院72个席位中,中左翼政党“祖国联盟”目前占有33个席位,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据推测,基什内尔党派极有可能就驻美大使韦尔泰因的税务问题、驻以大使瓦尼什的宗教身份、驻法大使西莱茨基的经验不足以及驻美洲组织大使卡瓦洛阿根廷裔美国人的国籍问题发难。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