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4年1月24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是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
生态之美 傲然绽放

本报记者 小蕊

谁说冬日的西宁没有色彩?看清晨朝霞横贯天际,湟水河被染成了迷人的橙红色,成群的野鸭在霞光映照的河里扑腾觅食;看午后湛蓝静谧的天空,纯净得一尘不染,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令人惬意十足;看夕阳西下,远山被镀上了金黄色,树木大地被点缀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寒冷的季节并未掩盖西宁蓬勃生机之力,生态之美傲然绽放!

今日之西宁,是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作为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扛牢关键底板和重要窗口首位责任。

今日之西宁,山峦起伏重叠,植被丰茂绵延,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北川河湿地公园、麒麟湾……一处处绿色地标,犹如明珠散落;走兽入林间,飞鸟相与还,一个个珍稀野生动物“做客”西宁的故事正在上演。

西宁以加快打造符合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要求的产业体系和高质量现代化园区为突破,以湟水河流域污染治理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域全要素全链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探索零碳城市实践路径,聚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在扛牢中心城市首位责任上显担当、有作为,高标准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

一年346个优良天 蓝天白云成“常态”

碧空如洗、白云朵朵,美丽的天空醉了一城人……生活在西宁的市民感受到,这几年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朋友圈里晒出的蓝天白云、阳光繁星已成为西宁人的骄傲和自信。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西宁空气质量总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优良天数为34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8%,PM2.5、PM10年累计浓度分别为30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愈发清新的空气里,是西宁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懈努力,是紧扣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定位,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奔向“天空蓝”到留住“天空蓝”的生动实践。

精准施策优化监管体系,严格按照“十个100%”扬尘防控要求,持续加大机械化湿扫工作力度,强化渣土车带泥上路和“跑冒滴漏”监管。从源头抓起,强化煤炭市场规范化管理。成立专项巡查组,对辖区内秸秆杂草焚烧进行巡查。利用冒黑烟抓拍和尾气遥感设备开展路检路查、停放地抽测,严厉打击柴油货车等各类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

减少违规排放,必须惩处治标,也需技改治本。2023年我市积极助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为青海百合铝业有限公司争取深度治理资金9200万元,督促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完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降低工业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通上天然气后,屋里又暖和又干净,也不用隔三差五就下楼背煤啦。”老旧小区内,一排排煤房结束历史使命,被拆除后改成花园庭院……

一城绿簇拥 野生动物频“打卡”

冬日阳光明媚,在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微风轻拂,水面上野鸭悠闲嬉戏泛起阵阵水花,树林间阵阵啾鸣清脆悦耳。“这些鸟有的我都叫不上名字来,喧嚣的城市中能有这么多鸟类来栖息真是不容易。这些年咱们西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都愿意来。”市民陈先生感慨道。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野生植物由103种增加到146种,野生脊椎动物由71种增加到187种,特别是鸟类由19种增加到152种,湿地公园已成为西宁市重要的候鸟迁徙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湟水河面上大天鹅翩翩起舞,姿态优雅;模样呆萌的马麝在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悠闲漫步;古灵精怪的赤狐在西宁南北山上觅食,梳着“大背头”、画着黑色“眼影”的太平鸟在湿地公园枝头唱着歌……

这些画面,既不是出自动画片,也不是发生在动物园中,而是来自西宁多姿多彩的湿地,来自西宁美丽如画的自然保护区,来自西宁满目黛绿的南北山……据统计,2023年我市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8.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2.28%。实施西宁湟水流域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营造鸟类生境岛6座,完成水系连通及退化湿地修复322亩等。

碧水穿城过 满城新景入画来

在刚刚建成通水的青海省首座装配式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从市区内收集的污水经过粗格栅、细格栅、生物池等一道道工序,变得清亮起来。西宁市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装配式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10万吨,采用特殊布水、布气、排泥方式以及优势微生物菌,对污水处理工艺进一步升级优化,对提高西宁市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改善湟水河(西宁段)水域环境起到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西宁市北川生活污水处理厂、第七污水处理厂也在加速建设中。这是我市主动扛牢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护水治水责任的一个缩影。

从紧盯水资源管理短板弱项到深入开展水利行业生态环境领域大排查大整治,从实现河湖管护全覆盖到积极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到积极谋划和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西宁坚决扛牢“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大政治使命,在涵养水源上久久为功,在排查整治上持续用力,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

记者手记

以青山为底,勾勒出城市的灵动线条;以河湖为脉,描绘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灵秀画卷;以绿地为轴,串联城乡社区、链接大地景观,让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触……从乡村到城市,生态四季相宜,城市亮丽如春,西宁已将生态绿色深深镌刻进城市基因。

站在新的起点,西宁将坚决落实首位责任,立足全省大局,展现省会担当,紧扣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牢牢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奋力谱写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贡献西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