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7 2024年1月24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是稳疆固藏战略要地上的中心城市
一域稳则全局安

本报记者 施翔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承担起主体责任。

一域治,百姓安。基础实,天下安。

西宁深知,作为稳疆固藏战略要地上的中心城市自己首当其冲、尤为关键,必须扛牢一域稳则全局安的首位责任。

不久前,中央政法委办公厅发布“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名单,西宁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同时,我市“强化市域社会法治保障,有效防范化解行政争议”被确定为全国69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经验”之一。这标志着继“2017—2022年平安建设示范市”之后,西宁市再添“国字号”荣誉。

号角吹响,战鼓擂动。

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平安建设“十个一”为引领,以书记抓抓书记、具体抓抓具体、常态抓抓常态为方法,以见事见人见思想见作风为导向,部署开展深化平安西宁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夯实基层基础,固牢底板底线,着力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各种矛盾和隐患问题,更好地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下大气力构建平安格局、凝聚市域力量、创新市域载体,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西宁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全面建设平安西宁、法治西宁上走在前作表率。

高位推动 凝聚强大合力

“在西宁创新创业,平安总在身边。”“选择西宁,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这是百姓在西宁工作生活的体验,直观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平安底色。

我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高频联动,始终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机制,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高站位、勤谋划、压责任、强督导、抓落实,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分管负责同志及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充分发挥56家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建立五级联动机制,累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8.9万余件,切实以摸得着的实惠、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对市域社会治理试点的关切和期盼。

“五治融合”平安基石更加牢固

社会平安,是发展之基、民生所盼。

我市始终坚持攥指成拳、强基固本,深化“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强政治——全面推行“党员入格、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8798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网格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率先在全省启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工作,成立全省首个外卖党组织,立项推进“夏都红骑手”党建项目,培育中惠万达“同心圆”等56个服务站点,建立互联网企业党组织21个。推行“红色物业”并成立全省首个红色物业党校。

扬法治——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全面建立法律顾问队伍,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全面开展公职律师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首创“律师预约”“在线公证”服务。开启全省首条“民法典宣传公交专线”,开发“12348西宁法网”,建立“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开辟军人军属法律援助通道,“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诉讼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重德治——在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76个,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延伸到“邻里牵手”“爱老幸福食堂”“时间银行”等服务群众的各个方面。选树劳动模范、模范集体、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先进典型988个。全市97.5%的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打造111个以移风易俗为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村,探索形成“百事能工作室”“乡贤评理堂”等文明实践品牌。

抓自治——全市176个社区均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切实发挥1.5万人组成的1500余支“红袖标”群防群治队伍作用,打造“邻里牵手”升级版,推广“爱老幸福食堂”“15分钟幸福生活圈”“24小时平安在线”等经验做法,群众生活更温馨、更贴心、更和谐。

创智治——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横向与市级55家部门、纵向与省级共享交换平台连通,全市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高清率达100%。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西宁样板

“有矛盾纠纷,能找到道理说得清、问题解得明的地方。”“对于我们老年人,安全就是出了急事难事,总有人站出来帮我们一把。”“不担心盗抢骗。”关于安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

坚持全面织牢基层社会治理网底,建立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民情民意定期收集等制度机制和“打防管控建教”六位一体工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并发挥作用。“两队一室”“邻里牵手”“铁路护路联盟”“四调阶梯解纷”“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西宁特色的社会治理新实践蔚然成风,“枫桥经验”西宁化新样板不断丰富和发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整治治安乱点乱象,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高发势头。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市县乡村四级综治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全面贯通并实战应用,完成2673个综合网格、503个专属网格精简调整工作,为178名专职网格员落实薪酬保障,全市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同时,坚持把群众评价和口碑作为检验平安西宁建设成效的“表决器”和“晴雨表”,坚持源头治理和事前预警,实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通过企业自查、部门检查、属地督查等方式,全方位、全领域开展“城市安全体检”,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深入开展“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安全生产大督查大整治,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铁路护路联防连续14年无重大涉路案事件,全市重特大安全事故“零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手记

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在采访中,记者听群众讲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很平安。群众的一张张笑脸,是对平安西宁、法治西宁的最好诠释。

大道虽远,行则将至。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平安幸福与民生改善共进。擦亮平安底色,护航共同富裕,扛牢一域稳则全局安的首位责任,西宁正以“赶考”姿态交出新征程的全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