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5 2024年1月25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塑造旅游品质 旅游彰显生态价值
发布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耿斌

新评定4A级旅游景区11家、3A级27家,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认定公布省级生态旅游景区8家;

“天境祁连”“河湟民俗文化”等11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落实各级各类文保资金1.6亿元,实施文保项目48个,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保护修缮扎实推进……

一年来,青海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心怀“国之大者”和“省之大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关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以“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破题之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统筹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加快构建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布局,“一芯”是以西宁市为核心,完善省会城市旅游服务要素建设,打造集散中心和门户枢纽;“一环”,是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框架下,以青海湖为中心构建环湖精品生态大旅游圈;“多带”是重点打造极具青海特色的生态旅游带,从而明确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思路。

文旅融合助力生态旅游

创作了生态主题、红色主题和乡村振兴主题的优秀舞台艺术精品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歌剧《青春铸剑221》、平弦花儿剧《绣河湟》、现代京剧《长空烈焰》等,把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产品、景区景点。成功获批国家级格萨尔(果洛)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省级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展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申报命名工作,命名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等5家园区为青海省文化产业园区。其中,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热贡文化产业园区入选文旅部“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首批合作园区名单。

生态旅游名片在不断擦亮

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65亿元,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通段文化旅游复合廊道、金银滩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3项;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76亿元,实施原子城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玛多县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项;投资1322万元,实施了12个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39个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为全省400个村(社区)配置文化活动设备,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了发展基础。聚焦游客多样化需求,建成“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综合指挥调度平台。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447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07.4%,实现旅游总收入430.64亿元,同比增长196.3%,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8%和77%。

(记者 王琼)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