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
【报告摘登】我省将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编制实施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管理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推动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编制实施青海湖国家公园“1+10”规划,做好昆仑山国家公园和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创新特许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国家公园文化,努力把国家公园建设得更有特色、更有魅力、更有品质,成为展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青海,国家公园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放眼青海大地,我们无比欣喜于眼前的生态美景!
去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已全面完成试点任务,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进入冲刺阶段,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西宁举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发布了中国国家公园标识和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我们驰而不息以青海经验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径。
今年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上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开展哪些工作?记者连线了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
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蹄疾步稳
过去的一年,我省在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上蹄疾步稳,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发布,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在即,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全面完成,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成功举办……我省以全力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为导向,编制完成《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巩固提升行动方案》《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总体方案》《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
三江源国家公园大力推进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探索地方政府联席会议以及项目联审机制,加快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平台。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修订完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推进野生动物争食草场损失补偿试点,常态化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
祁连山国家公园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州县联动巡查,完成荒漠化调查和生态保护成效评估,举办生态科研高地建设研讨会、青藏高原雪豹保护研讨会。2023年11月,我省向国家林草局报送申请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评估请示,编制生态旅游空间布局、特许经营等专项规划,制定生态旅游正负面清单,合理布局环湖12个观景点,全力推动示范区创建。
今年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
2024年,我省将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将完善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编制《青海省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等,实施《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巩固提升行动方案》《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公园示范省总体规划为统领的“1+N”规划体系。
打造现代化自然保护地。进一步强化智慧保护地建设工作,夯实国家公园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建设与管理基础,积极引入通讯物联等先进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自然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推进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自然教育基础条件,推动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公众参与度高的自然教育基地,构建完善配套的自然教育平台。(记者 师晓琼)
超期待! 西宁机场三期建成
【报告摘登】千方百计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建成西宁机场三期,推进共和机场建设,加快西成铁路、格库铁路扩能改造、青藏铁路格拉段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成加定至西海、官亭至大河家2条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力争建设格尔木至那曲公路,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全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意义重大。如何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拓展有效投资空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机场扩建、公路建设、铁路扩能改造等一个个围绕国家重点投向的投资项目,令大家倍感振奋与期待。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的特点,是扩内需的重要领域之一。
西宁机场三期紧锣密鼓建设
报告提出,2024年要建成西宁机场三期。这对全省人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一条跑道,带来的是一个地区开放发展的希望;一个机场,拉近的是一个区域与世界的距离。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民航局和青海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青海民航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投资金额最大的建设工程。
西宁机场三期项目包括机场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三部分,其中机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包括建设与跑道等长的第二平行滑行道;建设15.8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扩建站坪并调整布局,机位总数达到75个;建设16.9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1.8万平方米的货运库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配套建设助航灯光、消防救援、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工程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目前,西宁机场三期航站楼主体已完工。
工程投运后,西宁机场将形成一条跑道、两条平行滑行道、三座航站楼的布局,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将全面提升,可满足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的运行需求。
“我们致力于把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全省第一综合交通枢纽、第一旅客集散中心、对外开放第一门户,为青海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青海机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全力推进综合运输大通道、大枢纽建设,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力争建设格尔木至那曲公路,实现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
我省将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经济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强化管理协调服务作为工作主线,千方百计拓展有效投资空间,积极推动青藏铁路格拉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增强青藏铁路主动脉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格库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和运输保障能力,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我省紧盯国家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增发国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等政策机遇,压茬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切实发挥好重点项目支撑带动作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樊娅楠)
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奏响 “最强音”
【报告摘登】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产业“四地”为牵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强链。实施产业创新引领工程,全面提升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效,强化生态环境、盐湖资源、清洁能源、特色农牧、生物资源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转化。
科技决胜未来,创新引领发展。
省两会传来好声音!聆听2024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青海大地正在释放高新科技创新加速发展的信号。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新引进8台天文望远镜,“墨子”开启巡天观测,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9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88家……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省加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你知道我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都是啥吗?你了解我省如何“奋力一跳”吗?
就百姓关心的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问题,记者连线青海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据介绍,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为: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多能互补绿色储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现代藏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牦牛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原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藏高原国家种质资源库、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技创新平台。
“高大上”的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让青海有了“奋力一跳”的底气!
据悉,截至目前,所有平台正在按任务进度开展培育建设。其中,大数据中心方案编制等已进入招标阶段,天文观测基地场地平整二期已完成38万立方开挖,总工程量已完成40%,光学天文观测条件监测系统正在与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单位对接方案;盐湖显微科学与技术创新平台已形成功能性需求的论证意见;完成牦牛在线信息平台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设青海省碳核算数据库,建立了多要素温室气体监测系统所需要的高精度标准气配制流程和技术规范,完成区域碳排放和碳吸收评估可视化平台实施方案,编制建立了“地面臭氧长序列数据集”“臭氧柱总量长序列数据集”“黑碳质量浓度长序列数据集”以及冰川、积雪基础数据集等。全省坚持以产业“四地”为牵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关系到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今后,我省将大力实施产业创新引领工程,全面提升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效,深入实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创新“项目+人才+平台”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比,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培育产业新赛道。
青海奏响科技创新“最强音”!
(记者 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