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路口有他们的身影:文明引导,旅游宣传,他们让城市变得更有风度……
绿道、公园里有他们的身影:巡河护河、爱绿护绿,他们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整洁……
各个社区里有他们的身影:助老敬老、关爱特殊儿童、帮助困难群体,他们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
他们就是——志愿者。
从阳春三月到寒冬腊月,全市各单位、各行业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卫生整治、交通劝导、公益劳动、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温暖着西宁。
文明引导,助力城市文明“加速度”
“阿姨,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一下,变灯了再过马路。”文明交通是城市文明的缩影,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更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温度。文明交通,离不开交警的执法和引导,也离不开交通劝导员的文明劝导。每天清晨、午间、晚上都能在西宁各大路口看到文明交通劝导员身着红马甲,挥动着手中的红旗,维护交通秩序,用热情感染和带动更多市民养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营造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
“我们每天都会在早午晚高峰前到岗,在路口引导交通秩序。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劝导市民不要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帮助需要帮助的市民。”55岁的文明交通劝导员郭桂花说,“能为社会出一点力,我觉得很光荣!”
在劝导过程中,志愿者们及时制止不文明交通行为,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理念,让广大市民了解文明城市内涵,创造安全、畅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让文明出行成为西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暖心服务,社区志愿者成最美风景
“爷爷您头发长了,我帮您理一下!”“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好吗?”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和关怀、为残疾人送去各项惠残政策宣讲……多样的帮扶、关爱、慰问活动,汇聚成正能量,辐射到西宁每个角落,营造出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为了能发挥余热,我选择做志愿者,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参加志愿活动给我带来了收获,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帮助的快乐。我会继续将志愿服务做下去,也会带动更多身边人加入志愿服务。”七一路社区志愿者赵永龙说道。
据介绍,目前七一路社区志愿者平均年龄38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退役军人、维修工人、自由创业者、医护人员、理发师等,志愿服务主要包括爱心捐助、助民为民、河道巡查、关爱未成年人、敬老助老等方面。社区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传递温暖,送上关爱,将爱和温暖送到社区每一个角落。
青春力量,让“志愿红”更加鲜艳
节假日文明引导、巡河护河保护环境、政策法规宣讲、春运志愿服务……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青年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社会效益日益彰显,服务涉及特殊人群关爱、环境保护、理论宣讲、文明引导等内容,“青春志愿红”已经成为了西宁最温暖的一抹亮色。记者1月19日从团市委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青年志愿服务队伍622支,实名注册志愿者近29.2万名,累计记录服务时长117.3万余小时。
“青春是我们的名片,服务是我们的志愿。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做志愿服务已经四年了,志愿服务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很有意义!”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安羽贺说道。
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我市志愿者用爱心和能力引领新时代志愿服务风尚,彰显新时代西宁担当。今天的西宁也正因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而更具实力、更富魅力、更有温度。
(实习记者 衣凯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