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2 2024年2月1日
综合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已累计创建 796家节水型单位

本报讯(记者 小蕊)车间厂房里,通过节水技术改造推进企业用水梯级、循环利用;大型公园里,收集雨水灌溉绿植,居民小区内,节水器具的使用降低了用水成本……日前,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全市已累计创建796家节水型单位、327家节水型小区、41家节水型企业、2家节水型标杆企业和3家节水型园区。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走出了一条青藏高原半干旱重度缺水地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节水之路。

为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我市通过建立西宁市用水总量强度双控指标体系,严格计划用水、用水定额及节约用水“三同时”落实,将节水纳入各县区、各部门年度绩效目标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构建形成党政统领、市区共建、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节水”管理工作格局。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严格把控项目建设质量,有效开展现场技术服务30余次,为在全省乃至西北半干旱地区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西宁模式”。

同时,优化污水处理厂布局,高标准建设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市区共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日处理能力达59.75万吨。鼓励城市景观、绿化、道路喷洒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对使用再生水的企业给予每吨水减免0.8元的排污费补贴,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持续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成功入选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扎实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供水管网分区计量、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和DMA分区智能化建设等系列工作,全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完成全市建成区26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完成比例达100%。

此外,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市7个县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水效领跑引领效应不断凸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