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紧邻西宁市区,是一块具有地理区位、要素资源、产业基础等独特优势的活力热土。
“十四五”以来,先后实施新、改、扩建项目50余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8亿元。
“十四五”以来,累计招商落地企业30户,建成省内首条铝合金车轮制造项目,形成全省最大铝合金电缆生产规模,电解铝液就地转化率达到90%以上。
2023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257%,建成区域亩均产值达到198万元,重点企业实现税收11.1亿元对县级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76.5%……
一项项“成绩”来之不易,一个个亮眼的数据彰显出北川工业园区走过的不凡历程。
北川工业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融入全省产业“四地”建设,开辟新领域、发展新赛道,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产城融合为方向的新的经济增长带,为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全省经济强县贡献园区力量。
乘势跟进 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北川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有看头,更有势头。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大幅增长的蓄力期,园区全面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在大通县委县政府的期待与厚望中,在招商引资、土地和要素资源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强力支撑下,一批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益强的项目落地,园区实现了经济整体平稳并不断向好的预期目标。
【创新发展谋转型】近年来,北川工业园区始终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鼓励和引导存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实现园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十四五”以来,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市科技型企业14户;国家级绿色工厂1户,省级绿色工厂2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户,研发中心3个;中铝青海分公司、桥头铝电通过全国首批10家绿电铝认证。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21亿元,在全县工业中的占比达到98.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739.7亿元的18.5%,年均增长保持在8%以上。
【紧盯项目扩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开发区扩投资、稳增长、补短板的重要抓手,严格执行重点项目调度研判和包联包保制度,全力以赴抓项目开工数量、建设进度、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7户,总数达到40户,占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的88%,占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8.9%。新增产值120亿元以上。
【招商引资促发展】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产业链细分,充分发挥园区现有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提升招商精准度。“十四五”以来,累计招商落地企业30户,初步形成了电解铝—线杆—线缆、电解铝—挤压材—节能门窗、电解铝—铝板带、电解铝—压铸件产业链,推动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同时,大通县从政策、资金、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园区以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当好金牌“店小二”为目标,全力以赴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梳理入园企业和建设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2023年成功对接上下游订单金额12亿元,帮助企业融资贷款6700万元,一定程度缓解了企业供销压力和融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对接帮扶,不断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园区污水处理厂按期建成投运,日处理能力达1万吨。
科学规划 构筑产业布局新空间
北川工业园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原则,统筹空间、土地、产业资源,以“一园多区”模式,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对区域性开发整理进行排序,按照重点区域优先连片开发,其他区域短期内原则上维持现状功能,逐渐推动园区整体布局科学化、合理化。
新的布局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园区在铝镁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铝延压加工产业和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综保服务配套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及配套服务产业,新型产业培育区以高原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关联产业为发展重点,产城融合发展区,重点发展文化休闲、商业服务、娱乐康体、教育科研等产业。突出宜业、宜贸、宜商、宜居四个发展方向。
立足优势 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
北川工业园区充分利用产业“四地”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和区域能源价格优势,进一步放大绿电资源优势,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立足铝产业聚集优势,重点围绕汽车轻量化、新能源装备、硬质合金、电子信息产业应用等方向,以园区2家主要电解铝企业进入全国首批10家绿电铝认证名单、铝液直供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高品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做精做强合金新材料产业……
招商“不掉队”,项目“不停工”,发展才能“不停步”。园区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将项目作为培育发展动能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产业园项目建设。
力争到“十四五”末,绿色电解铝占比达到90%以上,电解铝液就近转化率达到95%以上,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铝合金车轮生产基地和合金线缆生产基地。做大火电产业优势,稳步推进青海省投3台660兆瓦火电机组“上大压小”项目,建设国内领先水平的火力发电项目,以该项目“超临界”排放标准为样板,推动黄河上游2台300兆瓦和青海宁北2台135兆瓦火电机组升级改造,趁势争取全省火电基地建设,为清洁能源输出高地提供稳网保供支撑。培育多元化支柱产业,依托盐湖产业和全省高原特色农副产品资源,谋划引进镁合金、氧化镁和氢氧化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加强与西宁综保区的合作,发展总部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提升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比,打造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力推动以绿色电解铝及精深加工、铜深加工、火力发电、化工、外贸及其他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传统生产装备基本完成更新换代,实现产业由单一向多元初步转型,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以更高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工业稳则经济稳。发挥好工业经济“压舱石”“主引擎”作用,方能促进现有产业提质增效。今后,北川工业园区将坚持把稳工业作为保经济、保就业、保民生的关键任务,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坚持将配套设施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多措并举加快园区综合配套保障能力。谋划生成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解决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同时,将园区产业发展、功能配套和周边村镇经济发展、生活配套有机结合,深度融入周边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等要素条件,通过项目开发带动重点片区基础配套,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重点区域综合配套能力。利用园区资源和信息优势,通过投资入股、供应链商贸等资本经营类业务,培育园区国企造血功能,逐步化解既有债务风险,为承担下一轮开发建设任务奠定基础。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发展和区域配套开发,努力将北川工业园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带动区、高效能服务保障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高品质生活样板区。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北川工业园区将锚定“十四五”末形成年工业产值500亿元的宏伟目标,凝心聚力搞经济,突出重点抓项目,想方设法招企业,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为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全省经济强县提供动力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