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1 2024年2月3日
聚焦全市两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实干实绩展现北区担当
市人大代表、城北区委副书记、区长 王刚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主题鲜明、定位高远的报告,是一个思路清晰、科学务实的报告,是一个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报告。在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过去一年,市政府面对复杂局面和多重挑战,抢抓机遇促发展,难中求成抓落实,务实为民强作风,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定力。我们看到了市政府紧跟中央及省市委步伐,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要求,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中心城市建设,奋力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作出西宁更大贡献的战略定力。我们看到了市政府提出了要立足省会支撑作用,明确五个中心城市定位,扛牢五个首位责任,对在新的一年里向中国式现代化挺进的道路上如何走在前作表率进行全面科学铺排的实干定力。

过去的一年,城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首善之区”发展定位,增强抢抓机遇促发展的意识,提升转变作风真抓落实的能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生态环境进中向优,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把人民的所需所盼作为政府的大事要事办好办实,全年将87.8%的支出用于保障民生,支出占比提高了4.8个百分点,投入资金增加了6.66亿元,同比增长52.8%。

新的一年里,城北区将勇担新使命、实干启新程,把学习领会省市委全会精神和两会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秉持“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转思想、转观念、转作风,在立足特色、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上持续用力,补齐基础设施、社会和民生事业短板,加快经济转型提质,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姿态,真正把促进北区发展的要紧事、惠及群众的身边事做深、做细、做好、做实,真正让市两会精神在北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战,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实施退化林分改造2万亩,加大北川西山生态及西宁大学周边生态综合治理与保护力度。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光伏发电等项目,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以上。全力推进131处雨污管网混错接整治、北川河东路等4个雨污分流项目实施,加快大力度对北川河、湟水河河道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确保辖区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

聚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抓紧抓牢全市产业“四地”建设历史机遇,把省市级重点项目作为稳投资的着力点,加强协调对接和跑办力度,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实施。持续跟进西钢重整后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安全改造“三改联动”,助力企业尽早复产达产。不断激发和升级城北区农副产品、钢铁建材、家装药械及汽车服务的资源集聚优势,深化“三个百亿元”市场创建,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持续激发“趣浪城北”消费热度,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北区旅游向“全域式、全景型旅游”转变。

聚力打好宜居城区攻坚战,铸造宜居宜业美丽北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打造更加美丽、更具韵味、更为宜居的北区。加快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步伐,实施8040套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30户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对北川河东路、北川河西路进行提升改造,开展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及各类市政设施维修工程,不断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狠抓市容市貌管控,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竭力开展“三无”楼院物业引进行动,全面提升和改善辖区整体人居环境。

聚力打好民生改善保障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群众的关注点和聚焦点作为民生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加速推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的落实投运,扎实开展“13+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多措并举促进拓宽和保障居民就业增收渠道。完成对陶园小学、静雅小学的改扩建,启动实施小桥大街小学改扩建,增加学位2100个,不断满足群众子女上学需求。全力服务保障青海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省市级医疗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大堡子卫生院中藏医特色治疗综合楼,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推动医疗卫生能力不断提质。落实好社会各类救助政策,加速城北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投入使用,引导新建托育机构5家,更好服务保障好“一老一小”。让北区群众拥有更多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