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04 2024年2月25日
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踔厉奋发担使命 砥砺前行谱新篇
——城东区政协2023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施翔

时光为笔,初心着墨。

回顾2023年城东区政协的履职记录,一份份务实精准的建言书,体现了服务大局的担当作为;一个个奋楫笃行的身影,映照了履职为民的初心底色;一次次创新发展的实践,标注了城东区政协事业新的高度。

这一年,在城东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市政协的有力指导下,城东区区政协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做到在服务大局中履职尽责、在锐意创新中提质增效、在凝聚共识中团结奋进,委员履职印记更加清晰,履职成果更加丰硕。

坚持党的领导

在强化政治引领上坚定坚决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第一任务,不断夯实做好政协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在理论武装中增进认同,做到思想同心——全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5次、主席及常委会会议学习8次。用好用活“委员驿站”“政协大讲堂”载体,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4次,举办社情民意信息专题讲座1期,全体委员和机关干部政治意识不断增强、理论水平不断提升。

在对标看齐中筑牢忠诚,做到政治同向——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活动请示报告制度,重要协商议政活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进行,重要工作安排报经区委同意后实施,全年累计向区委汇报重点工作、请示重要事项23次。积极探索“党建+凝聚共识”等“党建+N” 新模式,开展结对共建、互联共享活动10次,切实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

在主题教育中凝心铸魂,做到行动同步——突出悟思想守初心,聚焦主题教育“8+X”学习重点内容开展集中学习18次,引导党员干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突出强实践增本领,班子成员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开展调查研究39次,赴联点支部督学领学42次,立足实际帮助解决问题22件。突出抓整改建机制,结合省委巡视和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班子及班子成员完成检视整改问题10条,完成制度立改废11条,以建章立制推动整改整治更扎实,工作思路更明确。

抓实协商主责

在服务发展大局上奋发奋进

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组织委员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真挚之言。

政治协商聚焦大事——精选“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等4个重点课题,召开专题座谈会6次,收集意见建议94条,形成调研报告4篇,在集思广益、博采众智中形成务实管用的高质量意见建议。

民主监督紧盯要事——围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石榴籽家园”建设等开展专题视察4次,探索新时代民主监督和法治监督结合点的重要途径,组织委员参与法检系统公开庭审等75人次,助力构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

提案建议关注难事——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提交提案112件,立案88件,办结回复率100%,提案办理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助推相关政策的制定、措施的落实,政协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心。

坚持守正创新 在工作提质增效上用智用功

突出“强政治、理思路、搭平台、提干劲”,持续推动政协工作重心下移、委员资源力量下沉,实现工作节奏大提速、履职质量新提高。

“点面有机结合”创新搭台举措——积极探索政协组织横向联动的工作载体,与城中区政协携手打造“同心互联”界别委员之家,为两区委员搭建沟通联系“双促进”履职平台。发挥不同界别领域的委员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法律服务+律师+协商”等10个特色委员工作室,推动政协力量入网格、出实招。结合工作室的建设,将“有事好商量·我们喧一呱”协商平台延伸到基层,广泛开展微协商、微调研,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线上线下同步”营造浓厚氛围——聚焦政协工作品牌,精心谋划专题宣传,讲好委员履职故事。2023年区政协“界别委员之家”“特色委员工作室”等亮点工作被《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青海日报》、中国网等媒体采编报道18期,被“和谐东区”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45期,同平台视频号推送政协工作动态35期,奏响融合报道的“交响乐”。

“内外协同兼修”完善制度建设——为切实推动委员履职提质增效,避免政协委员成为“挂名委员”“听会委员”,修订《委员管理办法》《委员履职积分制考评办法》《委员学习培训制度》,构建“1+1+N”理论学习体系,使委员履职“软约束”变“硬要求”。

恪守为民之责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倾情倾力

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理念,助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献惠民之策——选定50家不同界别、有代表性委员所在单位作为社情民意联系点,为委员们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夯实基础。年度编发社情民意信息46期,其中《关于在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中挖掘比较优势、突出东区特色》等建议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讲好城东故事”等建议最终转化为有关部门的决策参考。

建惠民之言——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分别在全会、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作交流发言,围绕“小虫草带动大经济”等主题,从不同层面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建议。

做惠民之事——充分发挥主席会议成员示范引领作用和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以“公益号”政协委员社情民意直通车为载体,以联系界别群众活动为抓手,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老旧小区屋顶修缮等一系列民生实事,让政协力量直达民生末梢。

汇集团结之力 在凝聚发展共识上见行见效

聚焦“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中心环节,以有形、有感、有效方式,以引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以团结增合力。

以交融增进共识——率先在北关社区试点打造政协石榴籽同心驿站,以政协所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原则和“界别+”工作思路,组织“一月一界别·一月一主题”活动,开展专题研读、小微协商、联点视察等活动18期。

以文化滋养共识——开展线上“诗书画印绘平安·笔墨春秋述文明”摄影艺术展,书写东区平安文明胜景。开展“悦读东区·书香政协”读书月活动,形成委员读书实践活动新局面。

以文史扩大共识——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新选聘40名文史专员,充实文史队伍力量。认真挖掘整理东区优质文史资源,编撰第二十四辑《城东政协文史资料》及《回望城东》系列丛书之乡村记忆篇,全景式展现东区历史文化进程和民俗风情演变。

强化立身之本 在推进队伍建设上走深走实

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推动“两支队伍”用新视角看问题、用新办法抓工作,不断提升自身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抓紧委员管理,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委员履职管理和评价,完善常委年度述职报告制度和委员履职档案与量化考评办法,举办2期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推动政协委员勤勉履职尽责。坚持把好入口关、疏通出口关,优化委员队伍结构,持续练就“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履职之能和“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作风之实。

抓实机关建设,强化服务保障——聚焦“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扎实开展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躺平者”专项行动、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全面落实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工作要求,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激励干部实现新作为。2023年,区政协办公室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先进集体,在“平安细胞”创建工作中被评为平安机关。

抓牢互学互鉴,强化协同发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的交流联系,加深政协各专委会之间的沟通协调,使政协各项工作形成合力。组织委员“走出去”开阔眼界,借鉴杭州市政协“请你来协商”“1+N+X”常态化协商体系和“邻聚力”政协委员工作室经验,在互相促进中共同提高。

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新作为。

2024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区政协将始终牢记政治责任,以走在前作表率的紧迫感使命感,广聚众智商要事、凝心聚力促履职,努力答好人民政协新时代答卷,为美丽繁荣新东区建设贡献更多的政协智慧和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