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一刻也离不开思想的指引、精神的支撑、文化的滋养。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年伊始,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召开,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奋进之椽书写时代答卷。
时节如流,使命在肩。回首过去的五年,是西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崭新台阶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动“两个巩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导向正确、基调鲜明,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的文化条件。
让真理之光照耀奋进征程
一切伟大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
循着历史足迹回望,五年来,“一面旗帜”贯穿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始终,高高飘扬。
这面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如何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以接地气的形式、鲜活的语言,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西宁在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时间拉回到2022年的6月,阳光明媚。大通县“百姓话廊”宣讲团成员昝生菊和村民们一起席地而坐,村民们人手一本《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辅导口袋书》,看到这本小红书,大家不禁好奇地翻阅,想知道里面都讲了什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昝生菊激情洋溢地宣讲,句句讲到村民的心坎里,他们听得专注,记得认真。
这边宣讲刚结束,那边音响突然响了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青海步入新时代。稳字当头向前迈,幸福指数提升快……”随着音乐声响起,大通县民间曲艺协会副会长赵存才慢步走到乡亲们面前,进行曲艺表演,一曲歌罢,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这五年来的变化,“村里道路宽阔了。”“咱们村环境越来越好了。”“我家奶牛从几头变成二十多头了……”
这只是我市以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话题为切入点,说方言、讲故事、唱歌谣,用接地气的方式说感受、谈发展,架起了一座与群众互通的长廊,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全市坚持抓紧抓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统筹推进理论武装、宣讲普及、研究运用,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上率下,学习见行见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市委带头落实“第一议题”“第一时间”制度,建立完善“专题研讨+重点发言+现场点评”等“关键少数”学习机制,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引向深入。
线上线下,宣讲入脑入心。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十进”宣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等30多项专题宣讲活动,集中宣讲3万余场次。大通“百姓话廊”、城中“蒲公英宣讲队”、城北“薪火宣传团”3支宣讲队伍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内外联动,研究走深走实。成立专家智库,结项2项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省级项目,完成市级社科课题236项。创编《智库专报》《领导参阅》103期,29篇理论文章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持续为市委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思想的“甜味”进入人的心田,思想的内涵留在人的心间,成为助推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走在前作表率的澎湃力量。
厚植思想之基 让时代强音响彻河湟谷地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让青海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作为省会,西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扛牢责任、真抓实干,锚定“五个中心城市”目标定位,聚力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努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历史的回响在过去的五年激荡,“一个阵地”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大放异彩,屹立挺拔。
这个阵地——主流舆论阵地。
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宣传报道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多总结宣传来自基层的先进典型和经验……翻开报纸,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真实记载着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步伐;打开电视,及时、精准、多维传播着西宁“好声音”;浏览网页、滑动手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的融媒体产品展现着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的生动实践——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全方位呈现中国、青海、西宁发展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累计在中央媒体刊播报道6400条、省级媒体3.7万条、市级及网络新媒体130万条。
社会宣传广泛热烈。精心策划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举办全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演讲大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
城市品牌持续叫响。着眼品牌树立,连续开展《绿水青山·幸福西宁》城市推介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180余场(次),举办城市形象对外推介活动50余场,西宁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好声音变成最强音,成为推动我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深耕文化之脉 让文化沃土滋润城市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过去的五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盯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致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着力在惠民生、出精品、强改革上下功夫,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写好“文”字,“一批品牌”亮眼,令人自豪——
文化事业创新繁荣。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熊猫馆等文旅项目,打造了“唐道637”“FIRST青年电影节”“几何书店”等一批特色“网红打卡地”,文旅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精品剧目润物无声。持续挖掘优秀文化,《湟水河畔》亮相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花儿·少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并在全国巡演,《尕布龙》等20件(部)文艺精品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情系小高陵》填补全省网络电影创作发行空白。
文化惠民丰富多彩。持续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打造“市民文化艺术节”“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文艺轻骑兵巡演、全民阅读、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17万余场,城市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激活动力之源 让改革创新收获丰硕成果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置身变革时代,我们怎么办、怎么干?
拥抱变革,已经时不我待。
五年来,全市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时代要求,蹄疾步稳推进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改革,改革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有效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报台网融合,市广播电视台、西宁晚报社双双搬入新址,挂牌运营三县融媒体中心,创新线上线下联动宣传途径,策划推出的《40城·40年》《绿色西宁》《复兴路上》等一批优质产品获国家级奖项。
教育阵地拓展优化。探索推进“三化三共三联”工作机制,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77个,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建设,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1.6万场次。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先后成立西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互联网新闻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市委讲师团等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机构,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相继成立文联组织,完成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志愿者协会换届工作,新闻战线97件作品荣获“青海新闻奖”。
引领风气之先 让文明新风吹暖西宁大地
文明,是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
城市风景如画,邻里和睦互助,志愿服务暖心……走在西宁大地上,一街一景,一言一行,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与温度。
历史大幕拉到过去的五年,“一块招牌”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铺开,成效卓然。
这块招牌——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五年来,全市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让西宁焕发生机、更具魅力——
核心价值引领风尚。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心铸魂的基础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市33.4万注册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城市“温度”持续上升,城市精神自信昂扬。
文明创建全面铺开。出台《西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评选市级以上文明村镇310个、文明单位639个、文明校园184所,2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1人荣获市级道德模范称号及提名奖,36.1万户家庭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持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创建日”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全市各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真抓实干、比学赶超,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凝心聚力、再创佳绩。(通讯员 市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