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为查清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科学评价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质量和生态状况,全力推动青海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我省组织开展了2023年全省境域内的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按照调查监测工作方案和监测技术方案标准要求,全省共完成7758块森林、草原、湿地样地和8965个图斑监测任务及数据库建设,其中森林样地5821个、草原样地1532个、湿地样地372个、荒漠化样地33个。
据悉,为确保此项任务全面完成落实,省林草局和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成立了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并组织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院和青海省林业草原规划院两个技术支撑单位结合青海实际研究制定和下发《青海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方案》和《青海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各州县参与调查的技术骨干200余人开展了全省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培训和野外实践指导。结合工作阶段推进和质量管控要求,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技术交流、进度调度、质量督查等会议20余次。历时半年,于2023年10月份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工作并通过国家验收。同期同步配合省自然资源厅调查部门开展了2023年全省林草湿50多万个不一致图斑的核实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了林草湿数据和“三调”数据深度融合。
此次调查监测工作结合传统的样地调查,充分运用了人工智能识别、高清晰卫星影像遥感判读、综合监测外业采集系统、“国土调查云”举证软件、无人机辅助核实等先进技术,完成了100%县级自查、20%省级复查、0.5%国家级的三级检查,确保了全过程调查质量。全面掌握了全省林草湿荒四大类资源的状况、资源质量、资源构成及变化量,建立了2023年林草湿综合监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