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返回首页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版面概览  
A10 2024年3月20日
海西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仑山下 绿电涌动

本报讯(通讯员 海西宣)750千伏昆仑山变电站矗立在格尔木市乌图美仁的沙漠之中,绿发集团330千伏昀鲁变、曙光变,110千伏乌图美仁变,以及浩瀚的光伏板将它紧紧包围,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错落有致,伸向远方。

750千伏昆仑山变电站于2023年12月29日正式投运,投运后可接入400万千瓦光伏装机,每年可输送清洁能源近6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08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76万吨,因此在它周围聚集了海量光伏发电站,在昆仑山脚下形成绵延数百里的蓝色风景线。

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调控)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自润和队员魏望来、吴东岩走进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光伏光热产业园区,对绿发集团(海西格尔木)新能源有限公司330千伏曙光变电站进行回访。这座变电站光伏系统装机容量700兆瓦,安装了224台逆变器。曙光变与昀鲁变都是多能互补(光伏光热耦合)项目的配套工程,1月17日全容量并入海西电网发电。

同时,远在138公里外的格尔木市,海西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显示屏前,海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工作人员郑立国,紧盯着大屏上的负荷潮流变化。从潮流变化来看,当日330千伏曙光变日发电量近14万千瓦时。不同颜色的线条显示着光、热、储设备的运行状态。

沙漠里,定日镜随着太阳转动,发出轻微的咔咔声。张自润、魏望来、吴东岩与绿发集团乌图美仁项目部副经理刘旭东,行走在巨大的光伏板下,脚下的盐碱地泛出一片片白碛。刘旭东介绍:“我们这个项目(光伏光热耦合)充分利用了荒漠化土地及青海西部充足的光伏资源优势,以支撑电网稳定运行、优化电源出力特性、加强系统调节能力为目的,开展共享储能应用研究,项目全部投运后,可缓解海西地区电网外送通道容量有限等问题。”

“十四五”以来,青海西部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提升,电力供应形势发生变化,对需求侧负荷与电网间的协调互动提出更高要求。海西供电公司以“绿色交响 厂网共建”为切入点,实施“并网前的技术咨询、并网时的技术帮扶、并网后的技术支撑”链条式服务,旨在提高新能源电站的并网速度。

为高效推进新能源并网后的技术保障,海西供电公司运用智能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远程调控,合理分配新能源场站有功出力。为应对新能源并网对大电网造成的压力和挑战,该公司积极提升电力系统调度控制能力,运用青海电网光伏发电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引导新能源电源科学就近接入,实时调节电站出力,主动适应不同情况下的电网负荷波动对电网的影响。

苍山负雪,昆仑巍巍。承担着光明重任的铁塔银线,与深蓝的光伏阵列、白色的风机,点亮了瀚海黄沙,也点亮了远方的城市乡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