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百花风起正清明,随着气温回升,清明将近,森林防火又到了关键时期。清明期间是祭扫的高峰,除了各大墓园,上山祭扫的市民也不在少数。那么,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如何开展?文明祭祀的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3月30日,记者跟随市林草局防火办工作人员来到了纳家山林场。
筑起森林草原安全防火墙
3月30日上午,纳家山林场吹起了风,山路边的防火标语横幅迎风抖动,像急促的哨音提醒着来往的市民。在林场第一道卡口处,设置了第一个护林房,这样的护林房一共有三个,里面灭火器、二号灭火工具等配备齐全,护林员会24小时在这里值守。
纳家山林场副场长黄刚告诉记者,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首先要严格遵守西宁市政府“四个严禁”通告要求,第一道卡口就是要严禁一切闲散车辆、人员进入林区。
春分到清明这段时间,是我市祭祀的高峰期。黄刚介绍,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林场把护林防火列入每周“四个一”安全生产专项工作中。同时,为了加强巡护,除了6个护林员24小时值班值守外,林场还安排了44名职工对林场进行巡护。“我们不仅要对林场所有分摊地进行经常性巡逻,还要不间断对整个山进行巡护,发现有人及时劝阻。”黄刚说,“同时,4台监控24小时持续运转,覆盖整个林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巡护工作,配齐各类防火物资同样关键。来到防火物资库,记者看到,背负式水枪、消防斧、人手一个的灭火应急包……各种防火物资配备齐全,物资出入库清单、应急预案等规范有序,为森林防火工作有力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
清明时节,前往墓前,除草培土,祝祷献花,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孝道礼仪。如今,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文明祭祀也成为了新风尚。
顺着卡口往下走,记者来到了纳家山林场入口处设置的集中祭祀点,这里共有20个焚烧炉,能够满足上山祭祀人群的需要。正赶上祭祀的集中时段,记者看到,不少人正手拿鲜花,提着祭祀用品前往祭祀点,离开时还会随手将垃圾带走。
设置集中祭祀点就是要把火源隔离在林区之外。为了更好地劝导进山祭扫人员统一到集中祭祀点规范祭祀,确保清明寄哀思“火源不入山”,集中祭祀点安排了专人进行巡逻值守。
“前来祭祀的群众都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也会不断完善集中祭祀点的条件,给祭祀的市民带来便利。”黄刚表示,之后还会对集中祭祀点进行粉刷,并增设鲜花集中放置区以及小围墙,既能让祭祀点更加规范,也更加人性化。“在集中祭祀点进行祭祀既方便又安全,现在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期,我们非常理解。”刚刚结束祭祀的王先生说道。
记者从市林草局防火办了解到,目前我市森林防火工作采用“人防+技防”的模式。人防的卡口以及流动性护林员全天候的巡护筑起了森林防火的第一道屏障,24小时视频监控更是织密了安全网。据悉,目前全市共有196个视频监测点位,覆盖重点林区监控面积达107万亩。通过摄像头,监控信息将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市林草局林火预警监控中心,实现对监控范围内林区360度无缝隙覆盖。
196个视频监测点位、362个防火卡点、4903名护林员、747个防火码;去年十月至今,重要区域周边的可燃物清理达11.15万亩……这一连串的数据表明,我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正在全天候、全方位开展。每个林区都有“火眼金睛”,全力筑牢安全防线,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林草资源安全。
“十年难育一棵树,星火能毁万亩林”。作为市民,森林防火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清明到来之际,用文明祭祀、安全祭祀的实际行动才能护林防火、传播文明之风。(实习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