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门宣)近年来,门源县依托高原特色生态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构建便捷高效优美的城乡路网体系,全面提升县域公路交通运输、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旅游休闲的复合功能,释放乘数效应,促进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逐步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络。
该县秉持交通先行理念,全县交通通达能力不断增强,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4647公里,公路密度达67公里/百平方公里,干线道路形成了“六纵四横”的新格局,高铁、国道227线、国道338线贯穿全境,深度优化门源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助力该县成功融入“西宁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拉近与张掖、武威等河西走廊城市的距离,推进门源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为交旅融合发展构建了“快进快出”的大通道。
为做好“乡村振兴+交旅融合”发展新篇章,该县实现乡乡通干线、村村通硬化路,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畅通交通“微循环”,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间流动。2021年以来,整治、建设、改造升级农村公路391公里,实施西滩乡崖头至东山桥乡镇通三级公路,4条涉及旅游重点路段创新施划“红、黄、蓝”喷涂的“彩虹”标线7.183公里,一度成为“网红路”,进一步推动路景交融,让出行更加美好,让旅游更有“诗意”。
同时,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陆续实施了全民健身中心和非物质文化展演中心项目,完成了花海鸳鸯景区建设等十三项软硬件提档升级工程,高标准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访客中心、青石嘴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持续促进交旅融合服务质效提升。为进一步提升游客出行体验,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门源县深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让来门源的游客游得畅、玩得好,体验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