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海晏宣)近年来,海晏县始终把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当作“头号工程”“头等大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湟水河流域修复治理和保护工作,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及以上,确保“一泓清水向东流”。
该县全力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强化水域沿线县区协作,签订湟水河流域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积极谋划构建湟水河流域生态联盟。研究制定《海晏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海晏县河长制湖长制部门联动工作制度》等10项长效机制,建立“一河(湖、库)一档”信息数据库,形成“河湖长+河管员+检察诉讼+村警”的河湖管理模式,落实县、乡、村级河湖长63名。2023年以来,累计巡河巡湖19597人次,清理垃圾50余吨,实现守水护水治水常态化、长效化。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湖泊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推进全域无垃圾、“禁塑”“无废城市”试点等专项治理,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图斑治理、历史遗留矿坑、土地沙化等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深化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坚持重点攻坚、协同治理,完成固沙人工造林2.37万亩、义务植树1.25万株,生态防护林带绿化50.14公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72.68%,森林覆盖率达11.72%,沙化面积减少到92.6万亩,湿地资源稳定在35.1万亩,切实保障“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编制完成《海晏县湟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投资2.2亿元实施湟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投资1.7亿元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投入6500万元实施鼠害防控、防沙治沙、沟道治理等11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争取落实亚洲银行湟水源头生态保护与修复支援政策研究项目,切实守护湟水安澜。完成湟水河流域117个排污口整治,2家企业完成节能审查,实施城镇管网改造、城乡清洁供暖重点项目工程,做好牧光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和“风光蓄能”多能互补项目,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7.4%,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域岸线管理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