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23年7月至8月,省林草局组织都兰县林草局和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旭教授团队在开展“青海野生单子叶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多样性评价项目”的野外考察和群体遗传学采样时,在青海省都兰县宗加镇以北的荒漠草原发现一种形态较为特殊的藻类植物,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青海省植物志》等资料,根据形态特征并经有关专家核实,确认为拟球状轮藻Chara pseudoglobularis Zheng et Han,为我省植物分布新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分布藻类植物约7门84属119种,其中蓝藻门19属24种、绿藻门28属44种、硅藻门27属36种、金藻门2属2种、隐藻门3属6种、甲藻门2属2种、裸藻门3属6种。拟球状轮藻隶属于轮藻门(Charophyta)、轮藻纲(Charophyceae)、轮藻目(Charales)、轮藻科(Characeae)、轮藻属(Chara L.)。采集地海拔2784米,生境为水沟,是1989年发表的轮藻类植物新种,雌雄同株,绿色,模式标本产地为甘肃省;省外分布于江苏、新疆、甘肃和宁夏,通常生长于水边,青海省为野外首次发现。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野生植物保护力度,扎实开展野生植物多样性的调查监测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内高等院校合作,以特定区域野生濒危或极小种群植物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植物形态学、种群遗传学等研究,以期评估潜在物种存在可能性,为提出针对性物种保护策略奠定科学基础。”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介绍。